閩南網2月24日訊 在國內眾多制造行業受困于庫存和訂單時,泉州機械裝備行業卻成為市場中的一股逆流。正月初七,在眾多企業還處于春節休工狀態、開不了工的時候,泉州裝備制造行業的企業家們卻已開始開門迎客,接待外省乃至全球的客戶,更甚者,已有智能裝備企業接到了訂單,并開始如火如荼地投入到新春生產加班狀態。
在創新驅動下,泉州裝備制造業率先進行了供給側改革,分析各行業生產的短板,從創新出發,形成了新的訂單增長點。隨著生產機械的創新驅動,隨之而來的是各行業內使用智能機械的越來越多,為泉州傳統制造注入了一股智能機器人的活力,生產速度提升的同時,也使企業人工成本、物料成本降低了不少。
機械裝備業的快速發展,彌補了泉州的產業短板
“傳統行業在環境的倒逼下一定要做出改革,泉州裝備制造業這點就做得很好,年前協會召開年會,只有少數兩三家表示境況比之前糟糕,其余都仍維持向上的趨勢。”福建省機械裝備出口基地商會副會長、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炳煌表示,參加年會的企業有180多家,九成以上的企業在正月初七、初八都相繼開工。
引進高端人才 技術革新降成本
正月初七,節后上班第一天,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市長康濤等市領導兵分多路,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現場,調研節后開工情況,先后走訪了黑金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佰源機械和漢威機械制造等裝備制造業,并對他們提前或按時開工表示了贊許。在走訪調研中,鄭新聰表示“企業早開工早主動,先轉型贏先機”。
黑金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句話最好的體現。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黑金剛卻比往年提前一天開工,90%以上的工人也都如期來到了公司投入工作,并接到了印尼、越南等多地的訂單。“正月里,我們就接到了將近十臺的機械訂單,目前都在抓緊生產,爭取3月中旬以前都要全部配送出去。”黑金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闕小鴻介紹。
在闕小鴻的理念里,要降低成本,首先就要舍得花大錢來培養人才,技術革新后企業成本才能真正降下來。“雖然這些高端研發人才的工資比較高,但是福利待遇好帶來的員工的忠誠度高,他們為企業提供了很多技術革新的想法,并一一實現了。”闕小鴻表示,企業通過技術革新,著重研發制鞋各個環節中的廢水、廢氣排放問題,生產制造出廢物過濾機器,能夠智能地將廢水廢氣等過濾掉,為制鞋企業省去了環境污染的煩惱。“之前制鞋企業為了廢氣與廢水的排放問題,很多都要多花數十萬處理,而現在只需一臺智能機器就可以完全解決了。”
而作為磚機類的行家,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炳煌2016年春節也很忙,過年期間外國客戶考察后90%的訂單都已成交。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管理產品,傅炳煌今年對公司的組織架構重新做了調整,重新對員工做了考核,換了三個部門經理,并對外招聘了8個技術研發人員。“去年至今,我們生產智能磚機設備的同時,也引進了多臺智能數控車床、磨床,一線員工80%都被機器置換掉,人工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這些也讓公司可以投入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技術研發中。”
研發高端產品 彌補產業短板
開工早,能夠得到更多的主動權。而最終訂單的落定,則拼的還是產品的實力。誰能在行業中發現短板并想出轍子對付短板,誰就能在這個行業中笑傲江湖。
黑金剛去年起就與德國、意大利等地的高端研發團隊形成合作意向,開始研發整體智能生產線,為制鞋企業提供從“一團麻線到一只鞋”的整體智能生產全過程。雖然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但品牌卻已響徹廣東、臺灣乃至東南亞多個國家,接到了臺灣寶成、清祿、綠洲等國際制鞋巨頭的青睞與訂單。特步就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制造”號召,與黑金剛等多家泉州本地機械企業合作,引進、研發自動噴膠流水線、3D智能鞋面針織機、自動(智能)印線機等設備,在同行業中率先打造自動化制鞋生產線項目。
“泉州傳統制鞋很多都是傳統機器加員工手工操作,鞋碼等存在誤差不算,還無法真正實現定制化生產。”闕小鴻介紹,黑金剛的整體智能生產線從鞋面制作、印線、噴膠、上楔等制作過程一氣呵成,僅需短短幾分鐘,一雙與眾不同的個性化定制鞋就出現在你眼前。全程由電腦智能控制,定位準確、套色精準、印刷力道均勻而穩定,實現了全自動、同步烘干。
而泉工機械則在今年開始重新調整了磚機方向,從建筑公司等私營企業轉向市政部門、高速公路等磚機生產。“市政部門與高速公路要求的磚會比普通墻體的大且高,如果能是整體化成型,就是最完美的。”傅炳煌表示,去年他就開始感受到傳統房地產的飽和,他及時轉型,邀請了國外多名研發設計人員將原有的磚機進行轉型升級,生產出了比市面上大塊的磚塊,且制造一塊磚的時間還比原來節省了8秒。“節省時間又能節省材料,填補了市場內磚塊小且易碎的缺點。”傅炳煌表示,目前外地多個市政部門已與公司取得合作意向,預計年后將開展合作。
□對話
闕小鴻:供給側改革要搶占人才優勢
黑金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闕小鴻
《大泉商》:在供給側改革中,發展智能制造彌補產業短板是一個重要環節,您認為其中的關鍵是什么?
闕小鴻:目前要發展智能制造,關鍵就是如何建立人才優勢,中國智能制造起步較晚,在人才儲備上還有很大的缺口。而我們目前在行業里的人才積累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往年我們都是正月初七上班,而年前就有兩三家客戶邀請我們去做講座,了解我們的未來研發方向,并探討合作意向。就是為了更早地搶到主動權,我們今年就決定提早一天開工。
《大泉商》:這幾年,泉州企業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黑金剛是如何吸引這些高端人才到泉州來的?
闕小鴻:是的,這幾年由于數控一代的應用與企業產能過剩問題,泉州很多企業都已不需要那么多的一線員工,反而是高端的管理人才與工程師是泉州傳統企業急需的。這些人才可以給泉州的傳統思想帶來更多新的變革。而這些人才很多都是空降到泉州,要吸引他們留下來,除了靠福利之外,其實對他們的束縛也不要太多。高端人才要放養,而不是圈養。
今年我們剛在廣東成立子公司,高端人才我們就在考慮要放在那邊,而非圈在總部這兒。企業研發設計中有需要他們指導時,他們再過來就可以了。
《大泉商》:智能生產線目前在泉州的應用情況如何,今年有沒有什么推廣計劃?
闕小鴻:智能生產線整體運營目前還處于測試階段,而單臺的設備如智能印線機、機器人噴膠機等則已全部投入市場,目前更多的是外地與東南亞的企業在應用,而泉州企業應用的較少?,F在整體環境不好,要企業一次性拿出幾百萬來購買智能設備也是困難,因此公司今年有在考慮以三年為界限,只要企業將三年內智能設備能夠代替的人工成本工資交給我們,公司就免費將智能設備送給他們使用。這樣既可以推廣我們的產品,又可以讓企業真正從智能設備中受惠。(海都記者 謝洛靜 謝向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