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結合創城創衛行動整治莊園菜市場和錦祥安置小區取得成效
以前占道經營嚴重、車輛無序停放、環境衛生差的泉港莊園菜市場,經過幾個月改造,如今劃行歸市初見成效,占道經營明顯改善,車輛停放規范有序,考評成績也由之前的七八十分增加到現在的九十幾分。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錦祥安置小區,美麗蛻變帶來的是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還有租金收入的增長。近日,記者跟隨市創衛辦來到泉港,探究這兩個地方“華麗轉身”背后的奧秘。
錦祥安置小區優美舒適
莊園菜市場
市民愛來了,攤位回遷了
近日,記者來到泉港山腰街道的莊園菜市場,入口處和出口處都圍著圍擋,圍擋前放著一塊醒目的提示牌:過道禁止停車,車輛停放兩側。進出口兩側都施劃有電動車停車位,車輛停放有序,旁邊還有保安人員執勤。走進市場,里面分成若干個區域,攤位擺放有序,地面干凈整潔,墻上貼著“農殘檢測情況表”以及對于衛生整治的詳細要求、疫情防控的通告。
莊園菜市場整潔有序
山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劉梅坤介紹,莊園菜市場于2001年投入使用,現有店鋪31間、攤位96個,大部分已售出,屬于私人所有。早期,由開發商聯合松柏物業公司按照“誰經營、誰建設,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對市場及周邊進行管理,結果環境衛生越來越差。攤主和外來人員電動車隨意騎進市場,加上占道經營嚴重,整個菜市場擁堵不堪,居民買菜都不想進市場,如此一來,市場內的攤主紛紛想往外搬,攤位一度只有三十幾個。
為什么短短幾個月時間變化這么大呢?劉梅坤介紹,2020年3月,山腰街道根據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創建標準,聯合相關部門對市場存在的問題逐一整治。在出入口設置電動車停車位,對市場外圍路面和周邊一些空地硬化增加停車位,督促各攤主及外來人員規范停車;對市場內墻、天棚進行重新粉刷,統一布設電線,疏通下水管道;成立業主管理委員會、莊園市場綜合執法隊,勸導市場周邊小攤主規范經營,對占道經營進行糾正;通過LED、海報、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廣泛宣傳創衛應知應會,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
“經過改造,環境變好了,市民也樂意來了,攤位紛紛回遷。”劉梅坤說,接下去街道還計劃對市場消防設施進行維修,對市場進一步改造提升。
錦祥安置小區
環境變好了,房子好租了
走進泉港區山腰街道錦祥安置小區,道路寬敞整潔,兩側綠樹成蔭,旁邊的公告欄張貼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標語。小區中間廣場一角安裝有運動器材,幾名老人正在旁邊的座椅上閑聊。
山腰街道錦祥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莊惠民介紹,這個小區是安置回遷小區,建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總共有17棟340多戶居民。幾年前,“臟亂差”是所有居民對這個小區的評價。“很多居民還是延續原來的習慣,在小區內放養雞鴨,破壞綠化,隨意停車,占用公共位置放家當,造成下水道堵塞、蚊蟲滋生等一系列問題。”
莊惠民表示,在“雙創”計劃啟動后,社區黨總支積極推進黨建引領住宅小區管理工作,建立了“三聯合一”工作機制,社區服務、物業、樓棟長同時管理聯動,構建小區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作為老年人居多的小區,利用老年人文明勸導志愿服務隊,定期組織開展衛生集中巡查、清理、入戶發放市民文明手冊等活動。“日常巡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而入戶宣傳的方式則會進一步提升轄區內居民文明素質及創建文明城市知曉率,讓居民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和參與‘雙創’。”
經過一系列改造,近年來錦祥安置小區面貌大大改變,衛生條件得到了提升,“以前小區的房子一套月租幾百元都沒有人要,現在要上千元了。”(記者 吳志明 實習生 黃沛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