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讀者咨詢柑橘保鮮劑到底是什么東西,用保鮮劑泡過或噴過的柑橘類水果能不能放心吃。對此,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就消費者的疑問進行解答。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宋弋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柑橘類水果上市前用化學保鮮劑浸泡,主要是為了防治柑橘采后病害并進行保鮮儲存。目前,獲得國家農藥登記認證的柑橘保鮮化學藥劑都是低毒微毒的,只要嚴格按照相關國家標準規定使用,不會危害健康。
宋弋解釋說,柑橘類水果因為果皮較薄嫩,采摘、包裝、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極易受到損傷,環境中的各種病原菌會趁機從“傷口”入侵,導致果實發霉甚至腐爛。此外,采摘后的柑橘果實仍會進行呼吸,儲運過程中大量果實堆積在一起,強烈的呼吸作用釋放出大量呼吸熱,周圍環境溫度升高,更有利于病原菌生長繁殖、加快侵染速度,進而讓許多健康水果迅速染病。這種狀況如不加以處理,果實腐爛率通常在10%-30%左右,嚴重的甚至在50%,既給果農帶來損失,消費者也難以享受物美價廉的柑橘。因此,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行業標準NY/T1189-2017《柑橘儲藏》中,對柑橘防腐保鮮進行了明確規定,即柑橘果實抵達采收處理廠后應24小時內使用規定的清洗劑或防腐保鮮劑處理;清洗劑和防腐保鮮劑皆應選用國家允許使用的殺菌劑、保鮮劑或食品添加劑等,并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
目前,防治柑橘采后病害及保鮮方法大體有3種。其中,生物防治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物理防治技術仍有局限性,保鮮質量不穩定且花費較高,果農很難長期承擔;使用化學藥劑浸泡或噴灑,成本低、效果好,是柑橘保鮮的常用方法。
柑橘保鮮的化學藥劑主要有咪鮮胺、抑霉唑、甲基硫菌靈、百可得和噻菌靈等,均獲得農藥登記認證,屬于低毒微毒藥劑,登記前均通過嚴格實驗測試、大田測試和毒性測試等,從藥劑使用安全性上看是有保障的。同時,GB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也明確規定了上述農藥的最大檢出限量標準。
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批準規定使用登記在冊的保鮮劑,嚴格按照流程、規范使用,遵守安全間隔期上市,農藥殘留量就極其低微,不會超過國家最低限量標準。因此,浸泡過保鮮劑的柑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記者 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