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吳月芳
本報訊 本報去年年底重點策劃報道的“蕩清北渠”,在泉州引起強烈反響。昨日,民革泉州市委會遞交的《應進一步加大南、北渠監管力度的建議》,被納入泉州市政協十大重點提案,由市水利局和環保局主辦。
記者從北渠管理處了解到,整治正按照北渠水源保護綜合整治任務分解表時序推進,兩側工廠的排污情況已排查完畢,二期豐州段改造即將開始,三期改造前期測量勘探也已開始。按照泉州市政府的要求,北渠改造工程將盡量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
按照要求,相關職能部門摸底調查了北渠沿線社區污染水源的工廠和餐飲業。起初發現招賢社區豐澤精藝食品有限公司和豐澤洋洋禮品責任有限公司等8家工廠和3家餐飲店可能存在污水亂排放問題,其中華大片區段有2家工廠;豐州段4家工廠、1家餐飲業;東湖段2家餐飲業;豐澤北峰2家工廠,這些單位原定在今年上半年前需要搬遷。昨天,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他們調查,這些工廠和餐飲店排污已進入截污管內。因此這些工廠和餐飲店已排除向北渠直排的嫌疑,或者將隨附近片區改造搬遷。
據介紹,雖然整治和改造一直在推進,但沿線群眾破壞設施的情況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據了解,原本上個月就要完成修補的52處圍墻,雖然已經封堵了兩三次,但仍然遭受附近居民的破壞。
這些被破壞的圍墻分布在南安豐州段、豐澤城東及豐澤華大段,還有洛江渠段。其中,豐州段最多,有30處。水利部門表示,破損較多的一般是城鄉接合部,這些居民在渠內洗衣服歷史已久,所以相當固執地進入渠內。不過相信隨著北渠二期改造豐州段及三期工程的推進,可以有助沿線居民改掉進入北渠洗衣服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