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一小店,手工制作七娘亭、七娘轎80多年
“七夕”被視為情人節,其實在泉州,“七娘媽”更被看做是婦幼保育神。清《泉州府志·風俗》記載:“七夕:乞巧。陳瓜豆及粿,小兒拜天孫。”
小店開了80多年 扎七娘亭七娘轎
每當“七夕”到來之際,西街505號這家不起眼的小店門口就會擺滿竹篾和紙糊成的“七娘亭”和“七娘轎”(七頂轎子并成一排),這些古味濃厚的手工制品,都是由店老板車金生和妻子完成的。
車金生從事這個職業將近50年了,他告訴記者,這門手藝是從父親手中傳承下來的,“從父親開始,這家店有80多年了。”
擺七色花七色果 為孩童祈福
家住西街的黃阿婆說,孩子出世后第一年的七夕有做“新契”的習俗(拜“七娘媽”為“契母”)。16歲“洗契”,表示已長大成人,所以人們通常會買“七娘亭”和“七娘轎”,在七夕當天祭拜后一起焚燒獻給“七娘媽”,為家里孩童祈福。
在祭拜“七娘媽”時要準備七種水果、七種花卉(玉蘭花、粗糠花、茉莉花等)、七小碗糖粿等,連胭脂、花粉、剪刀、筷子、酒杯也要七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