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漢后主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吳析侯官,置建安郡,領九縣:增東安、昭武、將樂……泉為東安縣地,屬建安?!边@是清代《晉江縣志》中對泉州最早官衙的描述。據史載,三國時期,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東安縣,縣治在今南安市豐州鎮,轄今南安、晉江、同安等地。
其實,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古閩越人就已開始。夏商兩代,今泉州地理區劃屬揚州。西周時,為七閩地。福建土著居民,稱為“閩人”。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滅亡后,一部分越國貴族南逃至閩地,與七閩土著發生融合,形成閩越族。
而從晉江流域陸續發現的近兩百處新石器時期遺址,到數萬年前“海峽人”化石的浮出水面,則印證了史前泉州早有人類活動。
三國時期行政示意圖
公元260年 泉州行政建制開端
秦漢時期,我國東南沿海廣大地區生活的是百越民族,泉州境內居住著百越之一的閩越族。從事泉州文史研究30多年的林國強認為,閩越族的形成,是在“閩人”原住民的基礎上,融合吳越和中原文化,才最終成形的。
閩越族善于駕舟和水上船行,歷史上以舟楫文化發達聞名?!稘h書·嚴助傳》曰:“(閩)越方外之地,斷發文身之民也,以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于水斗,便于用舟?!?/P>
自西漢設立冶縣,到東漢末賀齊入閩(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歷300多年,閩南泉州地區是朝廷鞭長莫及之處,偶有戰事也都集中在閩北、閩東,直至東吳入閩,戰火也只波及閩江周圍。泉州一帶倒也安居樂業。
“1700多年前,連廈門、莆田,以及漳州部分地區,都屬泉州管轄范圍?!睆氖氯菸氖费芯?0多年的林國強說,公元260年,置建安郡東安縣,縣治在今南安市豐州鎮, 轄今泉州市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及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廈門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區。今德化縣屬侯官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