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 大班教學 一個班塞下74人
民辦小學,是很多外來工子女去不了公辦校后的無奈之選
在艱難中解決問題,同樣帶來諸多麻煩,首當其沖的,是“大班教學”。
在陳埭南霞美小學,學生幾乎人滿為患。因為城建拆遷,隔壁西濱中學還借用小學兩層樓,使得這所本來就不寬敞的小學擁擠不堪,一間教室內滿滿當當都是課桌椅,甚至有多達7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吵鬧不堪。按規定,小學的班級一般不超過54人。在這所學校,人數都超過60人,最多的達74人。
由于大量外來生無法入學,公辦校只能想方設法擴容,最快的擴容就是往班里多塞學生。
這一情形,在其他學校普遍存在。
外來生多
教學質量恐下降
南霞美小學學生總共650人,其中外來生548人,外來生占的比率高達84%。而7年前,這一比率是本地生的。2008年以來,附近工廠增多,周邊學校滿員,才完全改變了局面。而陳埭鎮,中小學、幼兒園,外來生比率多超過70%,小學更高達83%。
“一個班級這么多學生,能教好嗎?”采訪中,林校長就接到投訴電話。一位晉江本地家長,聽聞兒子班里有70名學生后,無法淡定。而記者采訪的幾位本地家長,也都考慮將孩子送出陳埭讀書。校長們擔心,以后公辦校全變成外來生源,教學進度會有影響,流動性增加,教學質量會嚴重下降。
【尷尬】 公辦學?!?萬的資源40萬人用
公辦校的擴容和發展,遠遠無法滿足劇增的外來生源。
以江頭村為例,江頭村本地人口5000人,外地人口卻高達5萬人。近幾年,江頭村每年新增100多名外來適齡兒童,2009年,通過村委會集資、企業捐贈、政府支持等方式,翻、擴建江頭小學,辦學規模從2009年的1000人擴大到現在的1800多人。
目前,江頭小學已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但如此大手筆擴建,校長姚文仲仍感到壓力巨大。臨近開學報名,他跟陳埭多數校長一樣關機玩“失蹤”,因為今年江頭村適齡兒童達400多人,就算加上隔壁的民辦校也無法容納完。
“這學期陳埭鎮的小學生總數達到2萬人,外來生占1.7萬。從整體來看,學生總數比上學期增加1729個,外來生就占1678個”,昨日,晉江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蔡科長就此說,外來工不斷增加,陳埭鎮外地人口加上本地常住人口超過40萬,而陳埭原所配備教育資源只夠7萬人,教育資源嚴重緊張,再怎么擴建擴容都趕不上新增學生的速度。
民辦教育
無從發展的B方案
公辦校門檻擠不進,讀讀民辦校如何呢?
眾多家長都覺得民辦校收費高、教學質量太差,孩子無法讀好書。而事實上,民辦校對于教學質量自嘆弗如。
安徽人涂先生創辦的霞村外來工子弟學校,始建于2002年,位于陳埭霞村村委會附近,校舍是新建的,小小的操場四周都是民房,這就是泉州地區第一所外來工子弟學校。3年后,涂先生又興辦了3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學生總數達到5000多人。在晉江現有11所外來工子弟學校中,霞村外來工子弟學校算是各方面都不錯的民辦校。
涂先生說,政府支持不夠,民辦校無從發展,無法承擔這么多外來工子女的期望。
“首先,需要一大塊土地,辦大規模的全封閉學校?!蓖肯壬鷿M腔抱負,他希望辦個面積大點的學校,但陳埭工廠林立、人口密集,土地供應異常緊張,他極難拿到土地。他還說,相比公辦校,民辦學校硬件不夠硬,進而還影響到師資力量。以他的學校為例,因為待遇問題,新教師流動性很大。
涂先生說,外來生不愛進民辦,實在進不去公辦的才來民辦校報名,而每學期還有約1/3的學生是流動的,一有進公辦的機會就走了,招生和教學質量正相關,“民辦校模式是‘以生養?!?,招生規模受限,教師待遇難以提升,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本網記者 林小明 譚青 見習記者 張清清 文/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