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企業精神
“創二代”從一線崗位做起
“創二代”鄭澤琦仔細端詳著父輩們制造的首臺挖掘機。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在新源重工生產車間,記者觀察發現,每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都會仔細對上一道工藝進行人工質量檢查,對于品質不過關的產品,他們會手動把這些產品“下架”。30多年來,新源重工秉持著“科技為新,品質為源”的企業精神,成長為重工輪挖行業領軍企業。在公司內,不少人還能說出自己是如何在崗位上踐行企業精神的。
今年24歲的鄭澤琦是鄭永忠的兒子,6年前高三畢業后便來到公司跟崗學習。一進公司他便被派到生產一線,與普通工人一樣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哪怕后來讀大學,假期回公司跟崗學習,他仍在一線不同崗位上工作,先后做過電焊工、裝配工、貨物搬運工。
“在這么多崗位工作過,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做鏟斗電焊工作。這項工作難度不大,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心、信心。焊接時,焊縫應平整,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焊接缺陷。”鄭澤琦告訴記者,在一線崗位上的他也更理解公司的企業精神。
工廠內整齊擺放著挖掘機。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現如今,大學畢業后的鄭澤琦在公司擔任技術工程師,主要負責對接客戶的一些技術問題,并參與公司新能源產品的研發工作。認真細心的他,與同事一起主動了解市場及客戶需求,并將各方需求回傳給研發團隊,幫助研發團隊全方位提升產品性能和品質。預計最快明年,該公司有望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能源產品。
“很高興能參與新能源產品的研發工作,相信在我們一代代新源重工人的努力下,新源重工發展能越來越好。我們也將繼續深耕輪挖技術行業,堅持自主研發,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客戶喜歡的產品。”鄭澤琦表示,年輕的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記者手記
民企也需要企業精神傳承
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從一家小修配店發展為行業龍頭企業,福建新源重工有限公司30多年的發展歷程,離不開“科技為新,品質為源”這8字企業精神的指引。正因為新源重工把“堅持自主研發”“保證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驅動力,使得公司不論是產品還是技術上都深得客戶的信賴與喜愛,產品銷量穩居行業榜首。
在采訪中,記者接觸到“創二代”鄭澤琦,18歲便到生產線上跟崗學習,也讓他更添一分穩重。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他不僅熟悉公司事務,還掌握生產線上實際操作流程,對于企業精神也有獨特的理解。
民營企業要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靠要第一代人努力積累,更需要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傳承創新,尤其是企業精神的傳承。鄭澤琦告訴記者:“比起爸爸年輕時在修車創業,我在生產線上做的事簡單很多。高中畢業后第一次上生產線,也會感覺累,后來做久了也就習慣了。直到工作后,我才理解當時爸爸為什么要讓我早早到生產線上‘受苦’,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知道挖掘機要怎么做、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
風雨兼程三十載,潛心研發創佳績。希望新源重工繼續深耕輪挖技術前沿,依托穩扎穩打的專業技術,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
專家點評
深耕挖機逐創新 新源重工“挖”出中國工程機械的新未來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智能制造學院書記兼副院長、副教授 蔡海毅
工程機械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逐漸成熟,已進入平穩發展期。新源重工多年來專注于中小型挖掘機研發制造,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創新,基本每兩年都有新款推出,表現出了企業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新源重工建成的數字化工廠,保證了其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該公司的產品涵蓋了5~15噸的系列產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線,并據此在中小型挖掘機這一細分領域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實屬不易。
建議新源重工一方面繼續在產品生產制造管理全過程中推行數字化轉型,以實現市場變化快速響應、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產品全周期質量追溯、提升產品質量;提高供應鏈韌性、降低運營成本,降低能耗排放,實現綠色生產。另一方面,建議抓住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機遇,開發新能源挖掘機及基于5G技術的遠程無人智能操控技術,進一步提升產品功能價值,保持市場龍頭地位。(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薛逸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