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回望歷史,世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作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與興盛的海外貿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華盛景。
放眼現在,這座愛拼敢贏的城市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日趨緊密,近年更是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臺僑資源豐富的優勢,再續絲路情緣,不斷譜寫絲路雙向合作的生動篇章。
十年來,泉州搶抓機遇,著力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斷拓展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新空間,努力將藍圖轉變為實景,繪就“奮斗之城”共同發展的畫卷。
即日起,閩南網與東南網聯手推出策劃——《“一帶一路”繪藍圖 泉州十年十故事》,從不同領域、角度選取十個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見大,展現泉州積極擁抱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努力、探索、行動與成就。
閩南網10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回望漫漫歷史長河,泉州千年文脈綿延不絕。海上絲綢之路,在點點帆影中聯通了泉州與世界。共建“一帶一路”,讓泉州崇文重教的薪火迸發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
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加強教育資源共享、拓展交流平臺……十年來,泉州不斷架設聯通世界的教育橋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了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教育交流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寫下生動注腳。
一個個教育合作項目落地、一批批老師邁步海外、一撥撥留學生出發抵達,“一帶一路”上的泉州教育故事正在續寫。
何世偉(左二)在為學生答疑解惑
職教出海 培養非洲工匠之師
“我常常在想有多大的緣分,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去非洲國家授課,這真是一個寶貴的經歷。”2022年1月,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副校長何世偉教授帶著對非洲大陸的好奇與期待來到了加納共和國的海岸角理工大學。
何世偉此行的任務,是參與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國際”)加納職教項目,為來自加納15所大中專院校60多名教師進行系統化的教學培訓。
學員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求真態度,讓何世偉充滿干勁。課堂上,學員們總會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清楚的地方,認真做筆記,積極進行課堂互動。進入實操車間,學員們更是搶著機床練實操,他們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何世偉耐心地給學員們一遍一遍演示、指導。
“班上的學員都是各自學校的教學骨干,他們最后可能會是這些院校的領導,我們都希望能夠把更全面的知識傳播給他們,讓這些知識更好地傳承。”何世偉說,學員們的學習欲望也讓他震撼,他深刻地記得,有一名女學員來上課時帶著自己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她說孩子太小還需要她的照顧,她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這是一個折中辦法。
經過6個月培訓,何世偉的兩期學員都順利出師,他完成了使命即將離開這片土地,而他還有很多伙伴依然留在加納。
何世偉抱著學員的孩子合影
“項目組有位同事曾說過‘我們的名字不一定會被寫進非洲歷史,但我們留下的痕跡永遠不會被抹掉’,這句話讓我十分動容。”何世偉回憶道,項目組中有一名工程師,在女兒出生三個月后就去加納了,直到女兒三歲了才回國。還有一位老師,結婚后便啟程前往加納。“我們離開后,我們的徒弟會教出他的徒弟……這是一種傳承,項目組成員相信每個人都為非洲職業教育盡一份力,這片大陸的面貌會有很大的改變。” 何世偉說。
何世偉異國他鄉育桃李的經歷,是泉州輕工學院建設“海絲學院”,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的縮影。2019年初,泉州輕工學院與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就非洲地區的“TOT”項目(Teaching Of Teachers,即培訓教師)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工匠之師”的培養之路,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肯尼亞、加蓬、加納等3個國家順利實施,學校累計選派了8名教師開展酒店管理(西餐、烘焙、酒店服務)、電子電工,木工加工課程,培訓當地教師百余人。
學生們在操作機器
“10月份,學校還將選派教師前往馬來西亞開展華裔青少年數字能力課程教學,投入教學儀器設備,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字能力。”泉州輕工學院國際學院院長何振鵬表示。
在建設“海絲學院”的路上,泉州輕工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化辦學,2017年以來,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招收全日制學歷教育留學生124人。“中文+職業技能”培訓的方式,與多家海外中資企業聯合開展員工短期培訓、訂單培養等系列合作項目,累計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1030人,助力中資企業海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