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12月16日訊(閩南網記者尤燕姿)不愛給病人開藥的醫生,相信這輩子都很難遇到。泉州市中醫院肝膽脾胃科主任、主任醫師張閩光,就是一位這么有個性、有意思的中醫。他常說“三分醫七分養”“脾胃為后天之本”,把中醫中的“治未病”貫穿到自己的??祁I域,如果把脾胃養好了,人的身體也就棒棒的,他更多的是指導病人認識自己的體質,如何養生調理。
從醫30年,張閩光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肝膽脾胃方面的疾病,自己一邊探索中醫藥的奧妙,一邊將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給學生,他堅持給病人最好的建議和辦法,才是一位醫生該有的醫德。
人物名片
張閩光,泉州市中醫院肝膽脾胃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身心分會常委等。擅長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性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急慢性腹瀉、炎癥性腸病、缺血性腸病、出血性腸病、慢性便秘、膽囊炎、膽石癥、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重疑難疾病,擅用"經方""合方"治療各種慢性疑難雜病,并熟練開展各種消化內鏡微創手術。
全家都是醫生從小耳濡目染
張閩光出生在有美麗傳說的泉州洛陽橋邊,大家族中有很多醫生。傳染科、兒科、血液科、婦產科……家族聚會就像個小型醫院在開研討會,但唯獨沒人懂中醫。
二伯當時是泉州市第一醫院的醫生,他從小受二伯的影響,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懵懂的認識,覺得很有意思。讀書時,二伯時常灌輸一個理念給他,說家族里都是西醫,沒有中醫,建議他去學中醫,在二伯的指導下,他填報了高考志愿。
讀中醫,其實很枯燥,在張閩光看來,滿書的古文要慢慢消化,需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他說,幾千年來,中醫各個流派在每個區域都具有自己的影響力,很難“殊途同歸”,所以,中醫也被稱為“經驗性醫學”,經過幾千年來前輩的試驗,獵取精華,再用于臨床,最終為患者解決問題。
福建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張閩光在一個合資企業創辦的華僑病房里工作,雖然時間很短,卻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從省里來的專家、醫科大學的主任等,自然而然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后來,他輪轉到泉州市中醫院,并于1991年到省立醫院進修了胃腸鏡方面的技術,在醫院開展內鏡手術,結合中西醫療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腦袋瓜里沒有500個方就別想拜師
從醫30年,最令張閩光難忘的三年,是2012年參加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培訓計劃。
想要參加這個培訓計劃項目,需要經過一場號稱比高考還難的考試,張閩光說,當時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去福州參加考試,臨考前,自己還抱著無所謂的心態,沒想到,卻只有自己一個人考上了??忌虾?,就是北京、河南、成都,全國各地奔走學習,張閩光有幸結識了很多知名的國醫大師。曾經一位老師非常嚴厲地告訴他,“腦袋瓜里沒有500個方,就不要來跟我了”,當下讓張閩光背出幾個方來,有的藥方多達16味藥,張閩光一個不差地背出來。
而腦袋瓜里的這500個方,不是天生就有的,張閩光之所以能夠留下來拜國醫大師為師,靠的是平時博覽全書,不斷地積淀。他常告訴學生,光有中醫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深入地解讀中醫文化,才能領悟到中醫的精髓。
三年的學習,張閩光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心得、筆記,他與同一批的19位同學,共同編寫了一本書,于去年出版。
曾三頓飯沒吃守了病人48小時
肝膽脾胃疾病,最兇險的就是胰腺炎,發病急、死亡率高。張閩光說,自己科室治療胰腺炎疾病,做到了百分百的治愈。
張閩光為病人做內鏡手術(受訪者供圖)
記得還在老院區時,當時自己還是主治醫生,有一位胰腺炎病人,每隔半小時生命體征就突變一次,隨時心跳可能停止。自己當時也很緊張,心情跟著這個病情的變化,像坐過山車一樣驚險又刺激。
他守在病人身邊48個小時,第一天午飯、晚飯,到第二天早飯,連著三頓飯沒吃,一直守到第二天中午病人的情況好轉,他才想起自己的肚子餓了,科室主任買了一份鴨仔粥給他,他說那碗鴨仔粥應該是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
類似這種病急的病人,在肝膽脾胃科也是很常見的??剖以罩我晃唤鋽嗑C合征的病人,這個病人50來歲,喝酒長達30多年,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喝酒,一直喝到酒精中毒,查出了酒精肝。病人在醫院進行戒斷治療時,開始狂躁,2天不用睡覺,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癥狀。
張閩光說,這種病人,可能分分鐘就被送到精神病院,而他認為,作為醫生,要給病人最好的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當下,他趕緊叫病人家屬將病人的手腳捆起來,然后自己用了兩味中藥,讓病人服用了2天,促進其排便后,病人很快就恢復了神志。
臨床中,也遇到過吃西藥不管用靠吃中藥治愈的病例,有個吃了西藥過敏的病人,口腔、喉嚨都是爛的,說不了話吃不了飯,全身還起了皮疹,在外院吃了王牌西藥還是沒用,張閩光用了一副中藥讓病人呷服,就緩解了病人的癥狀。
他是個有意思的中醫不愛給病人開藥
來找張閩光看病的人,多會說他有意思,“這個醫生看病不愛開藥”。張閩光認為“三分醫七分養”,他經常給病人把脈問診后,會告訴病人的體質,是寒是熱,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把“治未病”的理念灌輸給病人,讓他們以預防為主,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調養身體。
張閩光為病人把脈問診(受訪者供圖)
在他的從醫生涯中,也遇到一些誤食中藥引發中毒的病人,看到病人已經中毒卻還無知地在服藥,他感到自己責任很重,中醫藥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有一些人卻變相地把中醫當成賺錢的工具,所以,他呼吁病人要找正規的醫院,找正宗的中醫看病。
張閩光實實在在做事,他喜歡自己的團隊,如今他們已經能夠獨擋一面,這令他感到很欣慰。盡管工作很累,但科室的氣氛很好,他想要把技術傳承下來,希望一代比一代強大,張閩光鼓勵年輕醫生要大膽去做,而自己要作為他們堅強的后盾,才是科主任的職責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