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上世紀80年代,泉州市區的人們逛街購物必到的幾個地方,除了鐘樓百貨和“九間”(即泮宮百貨商場)外,還有中百和南百,而這幾個百貨商場的共同之處,就是它們都集中在繁華的中山路上,鯉城區毫無疑問是老泉州的市中心。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泉州城市區域劃分也不斷變化著?!跤浾?殷斯麒
“一市一區”掣肘城市發展
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泉州進行行政體制改革,撤銷晉江地區,設立地級市,從此形成“一市一區”的格局。在因形似鯉魚而得名的“鯉城區”里,人們以簡單而平和的方式進行著日常生活,既感受到了因城區范圍小所帶來的種種便利,也承受著隨之而來的諸多困擾。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市一區”的行政規劃對城市管理造成的限制日益凸顯。泉州經濟總量大,人口密集,外來人口不斷增多,“一區”的管理幅度和管理范圍過大,既不能科學地進行城市建設和管理,更不利于集中統一領導。
有時候,由于市、區、街道辦事處、鄉鎮同處于一個行政區域,經常在一些問題上糾纏不清,出現規劃與建設脫節、重復審批和越權審批、職責權限不明和交叉管理等問題。這使得泉州增設新區以便理順關系、強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日益迫切起來。同時,要將市區“發展為全市金融、商貿、信息、旅游、文化、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的中心”,構筑“大泉州”的整體框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也要求對“一市一區”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三個區承載不同功能
1997年6月3日,根據泉州發展規劃的需要,國務院批準泉州市增設豐澤、洛江2個區,原鯉城區行政區域調整為3個市轄區。同年9月29日,鯉城、豐澤、洛江3個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宣告泉州“一市一區”時代的終結。
調整后的3個區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鯉城區仍是泉州中心城市的核心部分,將成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發展科、工、貿的綜合中心城區;豐澤區是中心城市重點建設和發展的新城區,重點發展對外海陸交通、內外經貿、科技教育、文化體育,以及金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洛江區則重點發展蔬菜、水果等副食品,作為中心城市的“菜籃子”基地和“農業、工業高科技園區”。
短短數年后,為呼應城市群重新布局,位于泉州中心城區的鯉城區機關于2002年底跨江南遷。在環泉州灣城市群規劃的大背景下,鯉城區政府南遷,極大地推動了江南新區的城市化進程和商貿的發展。近年來,東海片區崛起,成為泉州市行政、休閑、商務、居住為一體的綜合區域。而泉州醫高專、市第一醫院等項目的建設,城東片區朝著健康型居住片區和第三產業新區的方向邁進一步。2018年,鯉城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8億元、增長8.7%。豐澤區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2.4億元,增長8.7%。洛江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增長9%。展望2019年,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項目攻堅等方面三個區都認真謀劃,泉州各個片區呈現了欣欣向榮發展的態勢,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