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鐵成金推產業
“此行之前我們搜索了安溪藤鐵知識,做足了功課!”臺北商業大學的學子高子杰說,此番參賽的臺灣青年共41人,他們就讀的大學專業涉及文創設計、工藝設計等,“與大陸高校青年朋友發力安溪藤鐵,相信會有不少收獲!”
“安溪藤鐵有產業支撐和文化積淀,這是很好創意主題,也是難得的學習!”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藝苑之星團隊李鋒說,臺灣文創產業發達,其優秀的內容故事力、科技創新力和創意領導力非常值得學習,通過互動將有效助推安溪藤鐵,乃至安溪家居工藝的創意發展。
而更希冀促成兩岸創意落地生金的尚卿鄉藤鐵企業代表、尚卿鄉尤俊村黨支部書記謝萬年表示:“這是一次創意與技藝的碰撞,必將誕生出智慧的火花。”他談到,位列國家級非遺的安溪竹藤編技藝,就是用堅硬的鐵條與柔軟藤絲相結合,做出引領國際市場潮流的藤鐵工藝產品。
藤鐵工藝產業是安溪“5+5”產業體系中的傳統產業之一,是安溪縣第二大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歷經40多年發展,已形成擁有2000多家企業、12萬從業人員,2016年產值達108億元的產業集群,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何架構良好的藤鐵家居工藝基礎,再提升飛躍傳統產業?謝萬年分析,在尚卿當地,擅長安溪竹藤編技藝、年齡在40歲至60歲的老匠人達萬人以上。曾經工廠流水線化,讓他們放下手藝,“如今,通過創意引領,由青年設計師們設計出創意產品,交由大批老匠人來制作,‘工’與‘藝’高度契合,匠心締造個性化產品,化鐵成金,滿足全球個性化市場需求,帶動的必將是產業嬗變”。
為了達成創意人才與當地老匠人的互動對接,一方面,大賽安排參賽青年才俊與當地老匠人對接締造創意產品,另一方面,經過一段時間規劃建設的尚卿藤鐵972源工坊,也于大賽期間投入使用,吸引了福州大學廈門美術工藝學院、陳清河大師工作室等機構前來建設創作基地。
“從創意出發,跨界整合,讓安溪藤鐵從二產前后鏈接一產三產,農業旅游業全面發力,這應該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業內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