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深讀:“沉東京 浮福建”探秘 臺灣海峽經歷幾次沉與???

    來源:閩南網 2017-05-15 08:27 http://www.vistrails.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供奉“好兄弟”習俗

    無意中保留大批化石

      如果不是石獅的漁民守著淳樸的習俗,將“海峽人”視“好兄弟”帶回岸邊小廟供奉,“海峽人”可能初次出水就被丟回海里,等待下一次的輪回。

      5月12日當天,來到石獅市祥芝鎮祥漁村的海邊,一座兩間石頭房子的小廟,門口圍了一個坑。新土覆蓋在坑內,卻也掩蓋不了焚燒的痕跡。

      這里就是劉志成發現“海峽人”的地方,萬陰宮。就在上個月,這里剛剛進行了一年一次的燒香祭拜以及焚燒掩埋的儀式。“藏殘室”內,又有幾袋剛打撈上來的動物殘骸,裝在紅色塑料袋內。

      萬陰宮,又稱萬陰祠。“至少是清朝或者更早以前建的了,我小的時候,老人家都已經知道它的存在。”78歲的祥漁村老人會會長蔡水湖,年輕時也是一名討海人,可是,他也不知道“萬陰宮”是哪一年建的:以前的萬陰宮只是一個兩三平方米大的小屋,20多年前,漁民家蓋房子,便將“萬陰宮”遷址至目前的位置,并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萬陰宮的大門上,橫批“修善積德”,對聯“十方白骨歸祠宇,陰地赤心祐德人”,將其功用說得明明白白。

      蔡水湖說,祥漁村的討海人,在水里打撈到的殘骸,無論是人的,還是動物的,或者是人類使用過的瓷器碎片等,都不能扔回海里,而是在靠岸后,帶到“萬陰宮”,并燒香祭拜祈福,讓這些“好兄弟”有一個歸宿。不僅在石獅,泉州的惠安、泉港等沿海地區,同樣有埋葬“好兄弟”的習俗。

      漁民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冥冥之中會得到上天或海神的某種支持和庇護,無形之中增強了他們與大海搏斗的信心與勇氣。也正是因為他們把這種淳樸的習俗代代相傳,才無意識中保存下這一批批珍貴的化石。

    臺灣海峽 經歷幾次沉與???

    石獅市博物館近年新收集的海底動物化石

    石獅市博物館近年新收集的海底動物化石

      在發現“海峽人”的石獅祥芝鎮祥漁村,當地的漁民,也代代地流傳著“沉東京 浮福建”的傳說。“據說,當時在晉江深滬,有一條路,通往東京,人們常說那是東京大路。”祥漁村蔡水湖老人告訴海都記者,傳說里的東京城,可能就位于現在臺灣海峽的位置,經過幾千上萬年的海陸變遷,這個東京城沉于海底,福建浮了上來。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稱,“沉東京 浮福建”有許多的解釋,確實有一種跟板塊運動有關系,“當然,這不是一下子就‘沉’下去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管“沉東京”是何種解釋,似乎都與海底古森林和“海峽人”的發現,有著某種神秘的內在聯系。其一,兩個大發現的地點均在閩南海域,主要集中在澎湖一帶至泉漳一帶的臺灣海峽;其二,三灣三片海底古森林,距今約7000年至4.3萬年前,“海峽人”距今約2萬年,時間跨度上存在高度重合。

      有人推測,臺灣海峽中的部分地帶曾有數次出露成陸,因其優越的氣候條件,曾養育著一片適合動物繁衍的森林地、沼澤地,也因此成為史前人類“海峽人”的家園,而隨著幾次沉浮,一部分樹木、動物和人類在不同時期成了化石。不過,究竟臺灣海峽幾度成為陸地,這個遠古人類曾經的神秘家園還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們去破譯。

    “海峽人”已經懂藝術和數字

      5月12日,一件經過精心包裝保護的文物,在石獅市博物館完成了轉交,那就是1998年被發現的“海峽人”肱骨化石。今年5月18日至7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將在省博物院展出。這一件珍貴的一級文物,是石獅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成為這里唯一一件被借的文物。

      據介紹,“海峽人”所發現的標本共有兩件,一件肱骨化石,一件脛骨化石殘段。雖然化石材料很少,卻非常難得。這么說吧,盡管地球上存在過無數的生物,但形成化石并不容易,有人做過粗略計算:大約幾十萬個生物體只能有1~2個會形成化石;幾十萬個化石只能有1~2件會被發現。

      專家們將“海峽人”出現時間,鎖定在15000多年至20000多年前。結合此前的研究發現,“海峽人”被確定為晚期智人(距今約5萬年前到1萬年前的古人類,其人體結構與現代人并無太多差別,有高度發展的智能,盡管還沒有文字);除了人骨化石外,從海底發現的動物骨骼化石表面,還發現了人類用石質工具刻劃和砍砸的痕跡。

      “海峽人”的時代,人類已經有了相當完整的語言體系,已經懂得了藝術,懂得簡單的數學,他們明了數的概念;有“美”的追求,會制造相當精致的石質和骨質的工具,講究工具的對稱和美觀;能磨制骨針縫衣,把貝殼或石子穿孔作為手鐲和項鏈,還會在骨骼的表面上,通過刻劃道道,來表示某種數的概念。

      研究認為,“海峽人”過著集體的生活,由群落頭頭指揮,共同狩獵和采集,共同分享得到的果實。他們以臺灣海峽為自己的活動天地,頻繁地來往于閩臺沿海和澎湖列島——那時候的臺灣海峽出露成陸地,沒有海浪滔滔,沒有冰川萬里,而是一個郁郁蔥蔥的低洼土地,植被茂盛,物種繁多,簡直就是人類和動、植物的樂園。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晉江市全球鞋服紡織供應鏈創新中心啟動
  • 泉州開展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愛心助殘
  • 舟溯刺桐 智啟新程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看見惠安|世界石雕惠安造 看見惠安|世界石雕惠安造 緊抓快干,交出重點項目建設“福建答卷” 前4個月福建對歐盟進出口值創同期歷史新 300余名臺灣人才廈門尋崗 南安推“再下南洋”方案拓外貿 泉州動車站新增一處停車場 晉江學子 勵志遠足 逐夢未來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