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入殮師》里,入殮師能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們永恒的美麗。在泉州市宏福園,也有一位女入殮師,她已經工作8年,日復一日地用溫柔的雙手,為逝者修補最后的體面,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也讓親人得到慰藉。
今年31歲的小吳是泉州人,個頭不高的她文靜秀氣。2005年,她考上福建民政學校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2008年畢業后,進入宏福園工作,至今已有8年時間。
“當時因為好奇選擇這個專業。”小吳說,家人知道她的選擇后十分支持。學習3年后,她和同班的40名同學一起到上海一家殯儀館實習。第一次實踐時,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房間,多具遺體一字排開,老師做示范如何化妝。剛開始,她感覺有些不適,但經過一段時間慢慢調整,她把這當成是一份平常的工作看待,不適的感覺漸漸消失。不過,還是有很多同學選擇退出,不足一半的同學選擇了殯葬業。
事實上,小吳的工作不僅是為遺體穿衣、美容,她還要跑現場。當警方接到案件,如果出現尸體,就會通知殯儀館人員到場,把尸體運走。小吳所在的外勤組有9人,分成3組,當接到通知時就要分頭出現場。她與男性組員一樣,到現場后同樣要搬運尸體,將其運回殯儀館冷凍。這些遺體,若家屬有要求,他們要進行修復和化妝。外勤組的組員年紀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只有20歲,小吳是外勤組唯一的女性。
不僅要上白班,每隔四五天,小吳還要上一晚夜班,通宵守在殯儀館內,有需要時就要外出跑現場,搬運尸體。
入行8年,小吳為自己設下幾條規定:不主動告知朋友及陌生人自己的職業;盡量不參加親朋好友的婚壽喜宴;逢年過節不主動上門拜年。她坦言,別人當面肯定不會說什么,但心里可能是介意的,她只好盡量避開。
“讓生者安慰,讓死者安詳。他們每天都在莊嚴送別生命,卻得不到多數人的理解和尊重,殯葬工人的朋友都很少,也不敢告訴陌生人自己的職業,一旦被得知,許多人都會選擇疏遠。”宏福園的工作人員王先生如是說。
雖然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大,但殯葬工人們每月卻只有2000多元的工資。“最辛苦的是夏天,遺體容易變質腐壞,一線殯葬工人要經常接觸腐尸。”小吳說。
工作久了,小吳也曾收獲過感動。她說:“有時,我在為遺體服務,額頭冒汗,會有家屬走過來遞水遞毛巾;有的家屬看到支離破碎的逝者變成安詳睡著的模樣,對我有很多感激,這也是職業的一種成就感吧。”(記者謝宜萱 王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