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2日訊 “我住米倉小區1樓,井蓋一冒污水就往我屋里沖。”“新府巷地勢低洼,下大雨污水就淤積,很不方便。”老舊小區排污管道口徑細,加之年久失修容易堵塞;而地勢低洼的背街小巷內,也是污水淤積的“重災區”,尤其是大雨天,污水橫流的,讓往來厝邊頭疼……
上周六,海都報與泉州市考評中心聯合推出“老舊小區污水管道”有獎舉報后,不少市民撥打海都熱線通反映,身邊存在污水橫流的現象。
開元街道東升社區二郎巷污水已滿
昨天,泉州市考評中心立即將市民反映的老舊小區,納入巡查范圍,海都記者也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采訪。
泉州考評中心人員介紹,從巡查結果來看,老舊小區內污水管道問題,大多數是因管道嚴重老化,加上大多為租戶,愛護設施意識不強,導致管道堵塞。對于這些有污水管道、化糞池堵塞問題的小區,他們將一并通報發函至相關單位督促整改。
樣本1: 米倉小區 問題:管道口徑細,污水外溢時間久,維修費難收
開元街道東北社區的米倉小區,是安置小區。四年前,于女士搬進這個小區后,就一直被污水橫流的現象困擾著。昨日下午,在米倉小區8號樓與9號樓之間,于女士站在自家門口,看著路面上還殘留少許糞便、衛生紙等穢物,一臉無奈。
“我就住在一樓,一冒污水就滿是臭味,尤其是下雨天,污水隨著雨水的沖刷,就從我家門口灌進屋里。”于女士說,她前兩天特地花了3000元請了工人,把家門前的水泥地加高,避免污水漫進屋內。
現場,泉州市考評中心的工作人員撬開了附近的檢查井,發現里面的污水水位已經很高,初步判斷,管道確實出現堵塞。居民王先生說,整個安置小區內,經常冒污的污水管道不止這一處,他們多次向社區反映,但始終治標不治本。
東北社區汪主任介紹,米倉小區屬于老舊小區,之前埋設的污水管道口徑太小,加上許多租戶平時將衛生巾、毛巾等垃圾,隨意扔進下水管道,導致經常堵塞。
麻煩的是,米倉小區沒有物業,一旦遇到哪棟樓污水管道堵了,他們就會協調業主交錢清淤,很多居民不愿交,每次都要社區貼錢才能解決問題。汪主任說,如果要徹底解決,還是需要破路重新埋管,但費用該由誰出是個問題。
樣本2: 宜春新村 問題:排污交叉“感染”,社區牽頭出資,鄰里協調難
家住百源社區宜春新村1號樓的李女士反映,自己所在的樓房樓梯口,常年有污水淤積,始終沒有一個徹底解決的辦法。但蹊蹺的是,昨天,工作人員巡查排污管道時,發現排污管道并不存在堵塞的現象。
鯉中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紀先生說,維護日常的基礎設施多由居委會牽頭、公告,業主上交維護費用。排污管道清淤,經費不夠,大多還是由居委會補貼。去年,他們出資三四萬元,對李女士所住樓房前的排污管道,連同水泥地一并進行了翻新。因此,這段時間并未接到有市民反映污水橫流問題。
紀先生稱,李女士反映的污水淤積問題,可能是鄰居排污管道問題導致,污水或是從墻壁滲透出來,他們將讓社區協調,盡快解決李女士反映的問題。
樣本3: 新府巷 問題:背街小巷,地勢低洼,逢大雨污水必淤積
市民黃先生是新府巷的老住戶,這段時間連續雨天,污水都外溢到巷子里,又臟又臭。昨日,他苦惱地說,在巡查老舊小區內污水時,不要忘記這里的小街小巷。黃先生告訴海都記者,下小雨,排水系統能正常運行,一下暴雨,污水把井蓋頂起來,整條巷子都被淹了,前天下暴雨,水最深有20多厘米。
鯉中街道和平社區新府巷井蓋雜物多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來到新府巷,現場道路整潔,沒有污水外溢。工作人員撬起2個污水井蓋,沒發現有堵塞現象。該工作人員表示,新府巷積水最大的原因,是地勢低洼。
和平社區黃書記回應,新府巷呈L形,橫向路段地勢最低,一下雨,關東巷、南俊路等各地雨水都流到新府巷,才會導致短時間內積水。黃書記表示,由于新府巷的排水管道是走鎮撫巷,再接入中山路市政主排水管道,因歷史原因,管道埋得淺,或有的出現沉降,導致管道坡度不夠,流速較慢,才會出現短時間內嚴重積水。
□征集令
昨日,海都記者隨泉州市考評中心對市民反映的5個投訴點進行走訪巡查,今日,針對市民舉報的問題,海都記者將繼續逐一走訪。同時,本報將繼續推出有獎舉報活動,凡市民發現身邊存在老舊小區污水管道堵塞問題,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反映。屆時,我們將與考評中心根據實際情況,把市民反映的老舊小區納入巡查范圍內,海都記者將第一時間到現場,并協調促進相關責任單位進行處理。(海都記者 柳小玲 黃曉蓉 實習生 莊楠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