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5日訊 泉州鯉城區有一條與崇福路平行的巷子叫二郎巷,至今仍然保留著很多出磚入石的古厝,兩旁樹木蔥蘢。
說到二郎巷,大部分人可能會想起《西游記》里的二郎神三目楊戩。不過這個二郎巷,跟《西游記》的神話故事,還真沒啥關系。
二郎巷
二郎巷與建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關系密切。據說李冰的第二子叫李二郎,他幫助父親平息水患、鑿山穿江、興修水利。百姓感念李二郎的功勞,在四川灌口建二郎巷紀念。
但四川灌口與泉州相距何止甚遠,能拉上關系?
能。明朝末期,泉州有個吳姓讀書人到四川做縣令。年老返鄉時,吳縣令見位于晉江下游的泉州經常發大水,就將興修水利的四川灌口二郎神迎來泉州,建二郎廟,希望泉州百姓不再遭受水患,廟宇所在地也因此得名二郎巷。
現在問題來了,二郎廟還在二郎巷里面嗎?我曾問過很多在巷內就讀泉州師院附屬小學、財貿干校的學生,居住二郎巷名仕花園的居民,都說走了成千上萬遍,沒有見到二郎廟。
為了找到二郎廟,我向在二郎巷里住了五六十年的原住戶請教。原住戶手一指,說:“在二郎后街里。”我這才發現,二郎巷里有一條分叉小街,門牌上就寫著“二郎后街。”高興地前往,沒走多遠就發現此路不通,巷內已經被居民用鐵門圍起。最后,請一位老阿婆帶路,在崇福路東城賓館停車場邊,總算找到位于二郎后街37號的一座古廟。奇怪的是,廟門上寫著“二郎古地”,走進去后,卻發現大殿上掛著“同慶庵”的寺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問號一個接一個,讓我摸不著頭腦。廟里的住持解答了我的疑問:“民國初年拆舊東門城時,眾人推舉熱心公益的鄉賢余文烈牽頭,利用拆城門的舊杉料加上捐款重建二郎廟。沒想到余伯把二郎廟建在巷內同慶庵的前面,變作前頭是二郎神,后面是觀音佛祖。”
巷子因廟得名,廟里諸神同祀,泉州真不愧是世界宗教博物館。(楊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