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樣本、試劑配制、樣本分杯、核酸提取、PCR擴增……穿戴好二級防護,進入負壓實驗室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嚴格按核酸檢測操作規程,一絲不茍地完成各自崗位的實驗操作,這就是洛江區2名核酸檢測人員赴莆田支援的“實驗室日常”。
洛江區醫院院長助理、檢驗科科長黃增銘和區疾控中心檢驗股主管技師張瑤雅于9月11日緊急出征莆田,支援核酸采樣檢測工作至今已有一周時間。
一周以來,黃增銘和張瑤雅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省級應急隊泉州隊的實驗人員共同奮戰。根據方艙工作安排,全隊33名隊員分為3個班次、每班5個崗位,每天“三班倒”24小時連續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在仙游工作3天后,二人又隨著方艙實驗室連夜轉戰莆田。
響應號召再次“請戰”
黃增銘堅定而從容
這不是黃增銘第一次主動“請戰”了。作為一名黨員,去年黃增銘就曾主動請纓參加核酸檢測支援隊,以黨員的擔當和專業的素養,順利圓滿完成支援任務。有了之前大規模核酸檢測積累的經驗,讓再上前線的黃增銘顯得更加從容,更加有信心。
11日凌晨5點多接到出發通知,黃增銘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起身收拾行李,并聯絡防護物資保障工作,趕在8點前抵達集合點。隨著隊伍抵達仙游楓亭鎮,進入方艙配合開展實驗室建設工作,完成流程培訓并正式投入檢測工作……黃增銘一路馬不停蹄。
在方艙實驗室與泉州檢測隊的老隊員們再次并肩作戰,令黃增銘感到親切又踏實。作為一名黨員,又是一名有經驗的“老將”,黃增銘主動申請到工作量最大、最耗體力的分杯崗位上,同時還兼任當班組長,負責當班人員的防護安全,并時刻準備著前往最需要支援的崗位。
由于標本量較多,黃增銘在崗位上爭分奪秒,只為了及時、準確、高效完成檢測,保障檢測環節順利進行,連站8個小時、完成幾千管樣本分杯,每天走出實驗室的黃增銘衣服是濕透的、手是皺的,脫下手套的時候汗水甚至會順著指尖滴落。
再次前往一線抗疫,再次與家人“不告而別”,黃增銘最牽掛的還是家里兩個年幼孩子。凌晨出發的他甚至來不及和孩子告別,但疫情當前,前往一線是一名黨員醫務工作者的本能。
“其實我妻子自己也在醫院工作,理解核酸檢測是目前病毒檢測的唯一檢測途徑,我的家人都知道只要抗疫需要,我隨時準備著奔赴前線,這已經成了我們彼此的默契了,說不說他們都會全力支持我。”黃增銘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努力,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早日戰勝病毒,結束疫情。
從“萌新”到“抗疫戰士”
張瑤雅絲毫不退卻
而作為應急檢測隊里的“萌新”,張瑤雅此次支援莆田顯得“意外”了許多。
出發前一晚七八點,剛剛加完班走在回家路上的張瑤雅接到了區疾控中心主任打來的電話,在感到突然的同時,卻也毫不遲疑地回答主任:“我可以去!”
聽聞女兒即將動身前往莆田支援,張爸爸張媽媽也覺得有些意外和突然,卻也只是念叨著女兒可能沒辦法回家過中秋,一邊幫忙收拾行李,一邊叮囑瑤雅出門在外要照顧好自己。
進入方艙實驗室后,張瑤雅承擔起了每天下午4點至夜晚12點這一班次的檢測任務。統一從駐地乘車前往方艙,提前完成更換防護服等準備工作后進入實驗室,和組員們連續工作8小時,完成工作交接并收拾好回到駐地……張瑤雅結束一天的忙碌躺到床上,都已經是凌晨兩三點鐘。
高強度的工作沒有讓張瑤雅退縮,而是在檢測隊其他隊員們的幫助下,一一熟悉各個崗位的操作技巧,逐漸在實戰中成長為更加成熟的“抗疫戰士”?! ?/p>
“我覺得作為一個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應該停留在說說層面,更應該付出實際行動。這次疫情形勢嚴峻,需要支援我覺得我就不應該退縮,應該盡自己所學和能力,在這場戰‘疫’中付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我覺得這也會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次經歷。”張瑤雅說道。
近幾日,洛江也全面推進核酸檢測工作,黃增銘和張瑤雅與洛江的同事們雖不在一處,心卻在一起,大家相互關心、加油打氣,共同為打贏此次疫情防控殲滅戰貢獻力量。
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省級應急隊泉州隊的采樣人員已完成任務返回泉州,只剩下黃增銘、張瑤雅等25名檢測人員繼續堅守完成后續工作,續寫他們的抗疫故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唯愿祖國山河無恙!人間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