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市鎮位于洛江區中部,資源稟賦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自古便是著名的商貿集鎮。去年以來,河市鎮以“悠美河市、生態東溪”為創建主題,有效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市級鄉村振興示范路線創建工作。
在河市鎮東溪片區,一條公路將白洋、山邊、新告、厝斗等村莊串聯成線,九品蓮花園、田格里拉生態園、后深溪漂流等旅游景點分布于沿線,白洋甘蔗、山邊芋頭、新告香蕉、厝斗茶葉等農產品呈“一村一品”獨特格局;俞大猷、陳三五娘等名人輩出,毓秀風光孕育人杰英豪,這些都成了河市鎮旅游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河市鎮黨委組織委員杜永會介紹道,“我們圍繞創建一條示范線路、踐行兩山理論、講好三個傳說故事、串聯四個村、整合五大景區這個創新思路,全力推進河市鎮的市級鄉村振興示范路線建設,這條示范路線起于名人俞大猷公園,止于名山仙公山,全長20公里。”
以黨建為龍頭,以項目為抓手。河市鎮先后成立東溪旅游黨總支和東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東溪游客中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效把沿線的村、景區的黨支部整合起來,形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我們以項目為載體,圍繞鄉村振興的‘二十個字’總要求,積極策劃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按時序進度把每個項目逐個抓好,特別是今年通過成立東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把東溪流域各個景區串聯起來,策劃形成了三條主題旅游線路,有效破解過去景區各自為政的現象。”杜永會說道。
因地制宜 有序推進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路線
作為示范路線起點所在地,白洋村以俞大猷文旅項目為載體,打造成集愛國教育、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為一體的主題公園。近年來,白洋村通過盤活集體用地,發展近千畝的甘蔗和香蕉,實現村集體年收入近100萬,村民人均收入5萬元以上。
泉州植物園項目位于河市鎮山邊村,按國家5A級景區的標準配置旅游景觀及服務系統,一期將于年底對外開放。園區以收集、保存、保護、開發利用閩臺地區植物資源為重點,適當引種國內外優良園林植物種類,建成對臺交流新平臺,開展植物博覽展示、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河市鎮積極對接植物園項目,進行東溪生態水系建設,建設官虹路延伸段和洛濱北路,加快水系和路網接入,為植物園順利開園創建條件。
美麗的新告村是整條示范路線的核心圈。新告村是今年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村內有水磨公園、情人谷等可玩可賞的地方,并策劃實施“1+N”項目,包括建設一條聽溪木棧道、打造一片溪岸景觀帶、開展28座裸房整治、建設一座服務驛站、打造多處微景觀等,實現美化綠化,人居環境大大改善。目前,新告村正對接房車公司開發“稻夢空間”口袋公園,打造特色產業。
路線最后一站是厝斗村。厝斗村是洛江區唯一的畬族行政村,近年來以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抓手,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同時舉辦“三月三”文化節,以畬族文化助推鄉村振興。下一步,厝斗村將繼續以打響畬族文化品牌為目標,以畬寨風情項目為載體,進一步招商引資建設度假民宿,并完善農業觀光生態園和提升畬族民俗文化館。
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升級。河市鎮多方籌措資金,改造提升俞大猷公園大道,對新告村主干道進行硬化,對厝斗村村主干道進行拓寬硬化綠化,目前正在進行萬虹路三期拓改工程,使該市級鄉村振興示范路線的交通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通過打造鄉村振興示范路線,河市鎮預期吸引投資翻番,游客數翻番,促進農民、村集體、景區企業全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