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川
61歲,新洛江人,籍貫仙游。1991年來到洛江,義務招工27年。
從1991年幫老鄉招工開始,林秀川的足跡已經走遍福建、貴州、浙江、四川等地。自掏腰包四處奔走,就為了將各地的勞動力介紹到洛江?,F如今,林秀川義務服務過的企業有100多家,先后為10萬多人介紹了工作。今年春節后的兩個多月,他就已經幫助企業招到了1000多人。
20世紀90年代初,馬甲鎮的制鞋業發展迅速,林秀川的朋友也來到馬甲開辦鞋廠,但由于當時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落后等原因,招工十分困難。由于家鄉仙游與洛江臨近,林秀川便受朋友之托回到仙游,以老鄉的身份幫忙招工。
林秀川曾在老家的鞋廠做過人事工作,憑著工作經驗和好人緣,成功介紹了一批工人來洛江務工。此后,陸陸續續有人來找他幫忙,一傳十十傳百,林秀川招工的名聲也就傳開了。
最開始因為想著幫朋友忙,也就沒有收錢,后來幫的忙多了,熱心腸的林秀川也想多做些好事,索性就將義務招工當做了自己的事業,一干就是二十七年。
要介紹工作就需要收集足夠的信息,為此林秀川總是奔波于周邊的鄉鎮和企業。最開始的8年,他都是靠步行,后來購置了輛自行車,一騎又是7年?,F在陪著林秀川奔波的,是一輛有些舊了的摩托車。
二十多年來,林秀川制作的招工通訊錄已經攢了上百張。每一張通訊錄上,密密麻麻寫著是企業老板電話、老鄉的電話、缺工的崗位……
林秀川說,為了保證招工,許多企業老板大年初一就找上門來,和他商量今年企業的用工問題,他也會記下各個企業的用工缺口,由此定下今年的招工目標。
對于林秀川的職業介紹來說,工作是不分淡旺季的。年后的招工需要從上一年年底就開始準備,了解員工們的動態,看看員工們回家過年有沒有帶走行李,主動上門和員工們談心,動員大家留下來。如果員工們有訴求,林秀川也會替員工們和企業協調,保證員工們的權益。
而為了保障招工的成功率,林秀川有些驕傲地告訴筆者,“介紹給企業的員工我都會自己先‘面試’,比如企業要招一個管理,或是招一個車工,我都要自己先‘面試’,覺得合適了我再帶他們去企業。”多年的招工經驗讓他對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求都了然于胸,只有在眾多崗位中匹配合適的人選,才能保證用工穩定。
多年來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不少企業老板想為林秀川補貼招工費、差旅費、通訊費,都被林秀川一一婉拒。為了表示感激之情,企業老板們只能自發為其頒發“編外人事部經理”聘書及“行為模范”獎狀,而這些都被林秀川珍藏了起來。
為什么分文不???“為了信任!”林秀川說:“如果招一個車工我收500元,招一個管理我收2000元,傳出去了,工人就要懷疑你。說你為了謀利而去,你的說辭就要被人打上折扣。”
然而,林秀川的義務招工之路并非都是坦途。自掏腰包、奔走各地、貧困度日、婉拒補貼,會有這么好的人?不少人開始質疑起林秀川若不是“有償招工”就是“傻子”,面對人們的一片質疑聲,林秀川也只能無奈抹淚。
不僅如此,身邊的親戚朋友對林秀川的行為也無法理解,甚至堅決反對,只有妻子蔡桂芳默默支持。蔡桂芳是馬甲鎮一家鞋企的普通工人,微薄的收入成了兩口子維持生計的唯一來源,至今兩口子還擠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林秀川說,最讓他癡迷的是工作,最讓他欣慰的是成績,最讓他感動的是集體,而最讓他愧疚的是家庭。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012年,洛江區職工服務中心馬甲工作站為林秀川提供了一個平臺,林秀川在工作站成立起勞務職業介紹所,義務為群眾解決就業介紹、調解職工糾紛等問題。
林秀川說,這么多年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義務招工,就是想純粹地做件好事。他也為未來定下了一個個小目標,今年招工5000人,明年希望是6000人,后年招7000人……他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一點點進步,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和務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