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紫山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中心任務?”“如何凝聚起班子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如何加強干部能力素質和作風建設?”……今年8月以來,一場為期3個多月的思想大討論活動在惠安縣紫山鎮全面鋪開。思維火花在討論中碰撞,前行力量在交流中匯聚,思想大解放奮力推進惠安城西新城蝶變煥新,創新活力和創業熱情在紫山蓄勢勃發。
紫山官溪一隅(惠安縣紫山鎮/供圖)
思想碰撞 引領發展突圍
一次專題自我批評活動,助力轉變工作作風,力促領導干部思辨能力提升;一場主題“辯論賽”,激發青年干部深入思考,推動干部扭轉惰性心態、慣性思維;一次次村情分析研討會,激勵轉變老舊思想,探索鄉村全面振興路徑;一場場“厝邊頭尾話發展”,探尋發展方向,助力新質生產力落地……
“該活動不僅是對學習研討方式的一種創新,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我們從堅持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班子隊伍建設、干部能力作風等五方面入手,開展了黨政領導剖析、部門研究探討、工作片整合謀劃、村村互學研討、金點子征集等系列活動,認真分析研判當前工作現狀、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并制定對策。讓全鎮上下在行動上擰成‘一股繩’。”紫山鎮黨委書記黃曉斌介紹。截至目前,該鎮共開展各類學習研討活動30場次、“厝邊頭尾話發展”活動90余場次。
辯論賽活動現場(惠安縣紫山鎮/供圖)
此外,該鎮還立足“站在紫山看紫山”“走出紫山看紫山”“回到紫山看紫山”三個維度,采取工作片分組帶隊,通過“走出去+深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外出取經,學習鄉村振興與環境治理先進經驗;組織鎮村干部開展村情分析研討,進一步更新觀念、變革思維;開展千名干部訪企業活動,主動走訪細致摸排產業發展瓶頸,精準施策助力企業紓困。今年前三季度,該鎮限上商業批發額、建筑業產值增長率等多項指標位居全縣前列,跑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這場大討論中,全鎮上下觀念為之一變、精神為之一振,形成了爭先創優的強烈共識,催生了令人欣喜的“紫山之變”。
作風轉變 提升服務效能
作風正則人心齊,人心齊則事業興。紫山鎮以大討論為契機,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縣委“三看四比”活動,結合實際,精心組織推動,有力提振了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
——壓擔式“育才”,激活實干“新引擎”。靈活采取工作小組整合推進等“柔性流動”方式,安排參與項目征遷、招商引資等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把年輕干部放到“吃勁”“吃苦”崗位進行磨礪,并調整多名干事創業熱情高、德才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進行輪崗,補齊能力“短板”。
——精準式“集智”,樹牢擔當“風向標”。推行“青藍結對”,持續推行“1+1”工作機制,即1名分管領導+1名年輕干部,通過結對“傳幫帶”,讓青年干部在不同崗位、不同環境中提升實戰能力,促進干部在能力提升和賦能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同時,鼓勵鄉賢發揮優勢,在招商引資、捐資助學、民生工程、養老敬老等方面反哺家鄉。其中,惠安縣“亮亮教育基金”現場發放2024年度獎教、獎學、助學金共計1000萬元。該基金自2011年創立至今累計發放金額已超1.25億元,引領帶動更多優秀人才“銜泥歸巢”,解鎖“鄉村共富”密碼。
亮亮中學(惠安縣紫山鎮/供圖)
——聯動式“惠企”,助力經濟“加速跑”。積極打造“要簡單,來惠安;到紫山,天地寬。”服務品牌,在“問需于企”座談和外出走訪活動中力促成果轉化,通過搭建“懇親+招商”平臺,緊扣產業轉型、城鄉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加強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達利集團入選2024年福建省民營經濟100強。
隨著大討論活動不斷引向深入,進一步推動全鎮廣大黨員干部全方位提升專業素養、發展質效、服務效能,呈現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組織聯動 賦能鄉村振興
思想上的碰撞,也促成了情感的融合。紫山鎮大討論活動的開展,讓各村有了一次大盤點的機會,通過看優勢、找差距、挖潛力、尋合作,持續推動全鎮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據黃曉斌介紹,紫山鎮立足發展實際,以聯合討論機制為著力點,提出夯實組織基礎、整合特色資源、推進鄉村振興等對策,推動“強村”“富民”“興業”。
“重樹惠安余甘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系列活動(陳峻峰/攝)
——跨村聯建,黨組織“上鏈入社”。成立紫山鎮“山線”跨村聯建黨委,明確“大健康”產業發展方向,發揮油園村“中心村”、官溪村“示范村”優勢,引領各村抱團發展。創新鎮黨委領導基層黨組織、村(總)支部領辦合作社“雙領”模式,通過建立聯絡機制、搭建平臺支撐、強化隊伍建設等措施,引導能人回鄉參與鄉村治理、項目建設,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人氣回聚,為鄉村振興積蓄強勁動能。
——產業聯營,土特產“強村富民”。做實黨群服務、項目招引、市場營銷、農技生產、合作社孵化等五條“工作線”,促進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同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理念,擦亮紫山余甘品牌,藍田甜余甘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做好鼎模紅茶、半嶺茶油等農特產品培優文章,推動田園綜合體效益逐步釋放,實現互融共進、協同發展。
——發展聯片,農文旅“融合出圈”。立足山地生態優勢,導入休閑農業、生態康養、研學拓展等“文旅+”多元業態,以黃塘溪田園綜合體、閩臺文化創意園、華光健康養老產業學院等重大項目為牽引,依托官溪農業公園、頂赤涂榕樹大道特色街區等節點,創新文旅開發運營模式,系統串聯“筆架山下、黃塘溪畔”文旅資源,打開文旅消費市場新增長極,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力爭打造最具煙火氣的惠西休閑旅游目的地。
惠安榕樹大道潮流街區(黃健/攝)
“要簡單,來惠安;到紫山,天地寬。”黃曉斌希望,更多鄉賢和企業家朋友加入合作,成為紫山發展的“合伙人”“代言人”,在這片創新創業、和美宜居的熱土上,實現雙向奔赴,共同助力鄉村振興。(歐陽榮華 莊玥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