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惠安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縣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沒有群眾認可的實事不叫實事”理念,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民生和社會關注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讓發展有速度,惠民更有溫度。
惠安溪濱公園燈光璀璨,夜色迷人。陳海平攝
聚焦民生關切 群眾幸福感更多
平價商店開在家門口,“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購物既方便又便宜;漫步科山公園“彩虹道”,綠意盎然,景色迷人,既養眼又養心;在黃虎路項目建設現場,各種作業車馬力全開,項目建設緊張有序、熱火朝天……惠安縣堅持把群眾身邊事辦好辦實,一樁樁、一件件暖心的民生實事為“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寫下溫暖的注腳。
惠安科山公園彩虹路成為熱門“打卡地”。歐陽榮華攝
讓群眾吃得更放心。深入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各類行動。加大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及風險監測力度,持續推進“一品一碼”工作,完成省、市平臺注冊2700多戶,錄入追溯信息1300多萬條。開展藥品追溯系統建設,全縣藥店推行藥品全品種掃碼追溯,持續開展“兩品一械”安全監管檢查,檢查藥品經營使用單位500多家,查處“兩品一械”案件55起。加強市場價格監測,每周三次對縣城區主要超市和農貿市場的食品價格進行監測。落實價格補貼政策,共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250萬元。發揮12315消費維權平臺作用,有效維護市場價格穩定。
口袋公園成為群眾休閑好去處 惠安縣城市管理局供圖
讓群眾住得更舒心。投資4400多萬元,改造提升22個老舊小區,集中清理電線亂拉亂掛1000余處,遷改光纜線路12公里,實施一批城市景觀提升、城區“口袋公園”等服務民生的“小切口”項目,竭力讓群眾收獲滿滿幸福感。投資1.5億元實施生活垃圾中轉市場化管理項目,改造提升5座大型垃圾中轉站。新鋪設60公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配套管網,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推進“廁所革命”,全縣累計新建、改造鎮村公廁72座,建有水沖式公廁450座,農村公廁覆蓋率達100%。創建綠色家園示范點13個,綠盈鄉村創建達標比例70%。持續開展8個大氣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99.4%。
讓群眾出行更省心。構建“七縱六橫一環”路網布局,動工建設聯三線黃虎路、涂斗路拓寬改造等12個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現所有鄉鎮15分鐘即可上高速。投資1.85億元完成縣城區道路瀝青化、城區“斷頭路”以及農村公路改造提升;持續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全縣已開通公交線路45條,優化完善9條公交線路,投入公交車輛300輛,全面升級改造公交點181個,全縣所有鄉鎮與工業區實現公交全覆蓋。繼續落實6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等對象實行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已累計辦理敬老卡、愛心卡9.15萬張。
擴大公共服務 群眾獲得感更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莅部h大力推進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惠民工程,用心用情改善民生,潤澤群眾心田。
促進群眾充分就業。出臺畢業生引才十條措施,城鎮新增就業4600多人,免費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3000多人,轉移就業1000多人。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開展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以工代訓等培訓127場,10000多人參訓,補貼達1400多萬元;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3場,參加招聘企業700多家,提供崗位21000多個,減免失業、工傷保險費3200多萬元。
孩子們在美麗的校園里快樂運動。 吳細妹攝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圍繞創建教育強縣主線,出臺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教育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計劃在未來三年統籌25億元投入教育。持續推進29個教育領域工程包項目,2021年教育支出14多億元,同比增長5.2%。普惠發展學前教育,新建第四實驗幼兒園,改建的紫山林口、石碼分園今秋已投入使用,增加學前教育學位720個,加快推進五幼、崇武三幼等公辦幼兒園建設,增加學位1890個。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完成青山中學撤并,開工建設第四、第九實驗小學,推動山霞中學、城南三小等改擴建項目落地建設。優質發展高中教育,總投資10億元的惠安亮亮中學致力辦成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民辦完全中學,今秋開始招生,報名生源數及錄取分數均居全市民辦學校前列。高考成績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去年來,惠安共有9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義診暖民心 惠安縣衛健局供圖
提高健康惠民力度。組織開展基層醫療機構“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實施“醫苑新星”青年醫學人才引航工程,成立惠安醫學博士聯誼會,持續引進上海長征醫院謝渭芬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何奔教授等一批名醫工作室,柔性引進高層次醫療人才33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投資13.99億元,啟動縣醫院分院項目建設。打造縣域醫共體云心電系統,實現動態心電圖全縣15家醫療機構實時傳送。建成全市首個“5G智慧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成養老機構14個、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47個,共有養老床位5163張。
優化政務服務 群眾滿意度更高
比服務,展作為,惠安全力深化政務服務辦實事,讓企業群眾辦事更快捷、更便利。
智慧政務便民。在全省率先推行“稅e鏈”非接觸式辦稅新模式,推廣“八閩辦稅碼”,企業通過亮碼辦稅,減少辦稅時間及成本,提升辦稅繳費體驗,轉變以往企業辦事多處“跑”為掌上“掃一掃”。在全市率先實現便民繳費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創新推出稅收征管10項改革舉措,獲國家稅務總局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效能提速惠民。進一步完善“一站式”政務服務鏈條,整合供電、供水、社保、醫保、住房公積金等10個分中心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劃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交易、企業開辦、市政服務、民生服務等五大專區,推行“一窗通辦”集成服務,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編制完成72件“一件事”集成服務套餐,累計辦件1.5萬多件,壓縮審批時限67天,減少辦理環節115個。持續推動“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目前,“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總數達1791項,占總事項的99.89%。
規范建設利民。持續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開展常態化案卷評查,對縣市場監管局、資源局、應急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等5個部門開展行政執法行為專項監督檢查。開展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匯總和調整工作,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強化“兩法銜接”工作,促進依法行政,規范嚴格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