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0日訊 “很多古詩詞,用普通話念不押韻,但用閩南話讀起來就可以押韻了。”昨日下午,常年從事閩南語推廣活動的臺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蔡金安在泉州七中做了一場唐宋詩詞閩南語吟誦講座,聲情并茂地用閩南語為師生們吟唱古詩詞。
“吟唱古詩詞,有很多種曲調,如《長干行》是宜蘭酒令,《春曉》是鹿港調,《朝發白帝城》是天籟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歌仔戲調……”現場,蔡先生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調婉轉,將同學們耳熟能詳的一首首古詩詞吟唱出來。在蔡金安的帶領下,泉州七中學生從一開始略帶羞澀的低聲跟唱,到后面不知不覺融入其中,用簡單的旋律、熟悉的語言,吟唱出古代詩人或豪邁或婉約的詩意。
蔡金安認為,泉州閩南語氛圍非常濃厚,年輕學子應該以閩南語為驕傲。而據其介紹,臺灣學校從1995年開始就推廣“雙語教學”,即每名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時,還要必修一門“母語課程”,可以是閩南語、客家話。課程教材由專業人士來撰寫,十幾年堅持并不斷發展,如今閩南語在臺灣得到很好的保護。
“臺灣的閩南語教材里面有插圖、有漫畫、有迷宮等小游戲,看起來簡單易懂,當然除了一些常用詞、常用句型句子等,老師還會教給孩子閩南文化的一些知識。教授閩南語的老師也有嚴格要求,他們必須學會使用閩南語音標,學唱傳統閩南語歌謠,參與教材編寫等等,修夠了學分才能獲得主管部門頒發的證書,取得為學生教授閩南語課程的資格。”
據記者了解,目前泉州已經與臺灣6所中學建立了校際閩南語推廣合作機制,今年3月起,第一批臺灣中學生將來到泉州,與本土多所中學就閩南語傳承等展開交流。
“越來越多土生土長的泉州中小學生已無法流利使用閩南語。”泉州市教育局局長鄭文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保護與傳承閩南語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臺灣有豐富的閩南語推廣經驗,有關部門計劃與臺灣部分中小學結成“姊妹學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通過閩南語的交流形式,也將促進泉臺兩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動兩岸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海都記者 葉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