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雅婷
畢業學校:德化一中
高考成績:綜合分522分
錄取院校: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產品設計專業
受父親影響,雅婷也喜歡畫畫。
在外人看來,家住德化縣龍潯鎮的女孩李雅婷似乎是不幸的:她的父母小時候因病成了聾啞人,因此,她從小在無聲的家里成長,只能用手語和父母交流。然而,雅婷卻覺得自己特別幸福,生在有“福氣”的家里:父母恩愛,且將全部的愛給予她和讀初中的妹妹。她不怨天尤人,相反,她從初中開始,就決心自立自強。
一進雅婷的家,她的父母便用手語熱情地招待記者。小小的客廳里,墻上貼著兩張雅婷參加學校歌手大賽并獲一等獎的獎狀,獎狀旁邊則貼著幾張雅婷自畫像,既有鉛筆速寫,也有水彩畫。雅婷說,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和畫畫。“從初二開始,每年都獲得校園歌手大賽的一等獎,還參加過泉州的閩南語歌曲大賽,也拿了一等獎。”被老師夸贊有唱歌天賦的雅婷,雖然很想系統學習音樂,但因為學費貴,她從來沒向家里開口。
她喜歡美術,則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父親年輕時也會畫畫,經常畫孫悟空,我覺得他畫得很棒。”她說,小時候她總是亂涂亂畫,從高一開始才學習專業美術課。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她學起來卻很快,高考的成績甚至超過幾個從小學就開始學美術的小伙伴。
很難想象,如此多才多藝的雅婷,上學前是個很少開口說話的女孩。“父親4歲時受到驚嚇暈倒,醒來時就聾了。母親則是9個月大時發高燒,也聾了。小時候,我看著父母的手語,自然而然地學會了,說話則是進學校才學的。”她說,不懂事時,她看見父母用手語和別人交談,路人總盯著看,便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說起父母是如何相識相戀的,她笑了起來,“他們是在泉州聾啞學校念書時認識的。父親對母親一見鐘情,早一年畢業的他還打工給母親賺生活費。”她說,記憶中,父親做過很多工種,比如做摩托車車墊、到瓷器廠打工、賣風箏等。這段時間,父親和母親都剛從泉州一個工廠打工回來。
為了幫父母減輕負擔,從初一開始,雅婷每年的暑假都外出打工,餐廳服務生、工廠小工、發傳單等都做過。“高二的暑假在家研究鹵制辣雞爪,在微信上售賣,兩個月賺了五六千元。”今年高考一結束,她便到咖啡廳打工,為了多賺些錢,配菜、清潔、服務、調咖啡、做果汁,什么活都肯干??忌洗髮W的她面對高昂的學費,卻毫不畏懼。“我可以打暑假工掙一點,上大學后再申請助學金、爭取獎學金。”(記者 陳靈 石偉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