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28日訊 昨天早上的泉州,濕冷陰沉,我們卻按捺不住內心的小雀躍。因為,德化雷峰中心小學38名留守兒童馬上就能收到心愛的禮物啦!親愛的讀者們,送給雷峰中心小學的38件禮物中,是否也有屬于你的那一份愛?走,跟我們一起去見證孩子們收禮物的幸福一刻吧!
從昨天早上7點半開始,海都記者們合力將38件禮物順利塞進兩部車中。自行車、大型熊玩偶、溜冰鞋、書……我們從報社14樓搬到樓下,來回好幾趟,尤其是幾輛自行車,個頭太大,可不容易裝??蓾M滿當當的兩車子禮物裝齊,出發向德化雷峰挺進,我們都迫不及待想看到孩子們歡呼雀躍了。
德化雷峰中心小學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收到禮物,這個年最難忘
【幸福的一天】
驚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驅車兩個小時,抵達雷峰中心小學。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從教室里狂奔出來,好奇地睜大眼睛,看著一箱箱大家伙從車里被扛出來。
“哇,心愿真的實現啦!”一個男孩子眼尖地發現塑料袋里裝著幾輛賽車玩具,立刻欣喜地指給身旁的男生看。當一輛輛拉風的自行車亮相時,驚呼聲更大了。每個小朋友的臉上都掛著驚喜的表情,一旁的顏校長和老師也替孩子們開心。
“方圓”,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圓既開心又羞澀地站出來。她得到了一輛全新的紅色山地車,是一位不愿露面的黃女士送的??吹蕉Y物,方圓激動得說不出話,“這么好的車??!”身后的同學們投來羨慕的神情。
方圓騎上自行車一圈圈地跑著,以后回家就更快了
38位小朋友每人都領到一件禮物,大家迫不及待地把禮物拆開,抱在懷里。方圓想要的自行車有了,張偉添領了一輛全新山地車,三胞胎姐弟領到了溜冰鞋和籃球,雙胞胎兄弟擁有了遙控飛機和賽車,可愛的女孩王燕巒得到了一只可愛的熊寶寶……“謝謝叔叔阿姨們!”小朋友們禮貌地說。接過禮物的那一刻,即使臉上再怎么努力鎮定,可一不小心露出的酒窩還是出賣了他們的心喲!
不僅如此,早前愛心讀者送來報社的幾箱兒童冬衣也大受歡迎,張偉添、王燕巒等幾位小朋友當場試穿。
【感恩的一天】
“謝謝送我畫筆的叔叔阿姨”
中午,孩子們快速地吃完午飯,迫不及待地玩鬧起來。得到溜冰鞋的孩子們興奮地在走廊上溜來溜去。沒有溜冰鞋的,就一人穿一只!瞧,五年級的陳承坤從來沒溜過冰,他扶著走廊的圍欄,很快就上手了。
教室里,幾個女孩圍成一圈,“哇,這盒畫筆好漂亮,沒見過呢?”王曉君打開盒子,一臉驚喜。“有28種顏色呢!”“這個筆怎么用呢?”女生們嘰嘰喳喳。曉君說她之前只用過12色彩筆,這盒畫筆包含水粉、蠟筆、彩色鉛筆、水彩筆、畫粉五類。曉君拿一根蠟筆輕輕劃過一張白紙,一抹翠綠留下,她驚奇地叫起來。“曉君以后可以畫出更好看的畫啦”,方思思摟著她的手臂開心地跳起來。“姐姐,你過來嘛”,曉君沖記者勾勾手指,湊近耳邊輕聲說:“幫我謝謝送我畫筆的人哦。”本來被凍紅的臉頰更紅了,像要飛出兩朵紅霞。
領到一只可愛熊仔的王燕巒把禮物放回宿舍,馬上就回教室寫寒假作業。“我準備周末把小熊帶回家,回去也可以玩,上學了再帶過來”。
六年級的陳金坤一直想要養一條狗,不過,他收到的是愛心讀者認捐的電動玩偶狗。昨天早上,他抱著沙皮狗玩偶,愛不釋手。“晚上它就可以陪我睡覺了!”陳金坤一臉喜悅,時而親親憨頭憨腦的沙皮狗。
【瘋狂的一天】
“空中大戰”VS“自行車大賽”
昨天,雷峰中心小學午后的操場更是一番熱鬧的景象。換上溜冰鞋的林怡鈴在方晶晶的攙扶下,慢慢向前滑行。晶晶不忘向她傳授溜冰心得,“雙腳不要離太遠,身子要挺直”。怡鈴學得很快,記者離開學校時,怡鈴已經能獨立滑行了。
這頭,幾輛遙控飛機和遙控賽車正上演著“空中大戰”,裝好電池,馬上投入“戰斗”。雙胞胎涂偉波兄弟倆這次收獲了一架遙控飛機和一輛遙控賽車。小伙伴們仰著腦袋,看著飛機越飛越高,好像能飛出大山似的。
最“瘋狂”的莫過于騎自行車了,孩子們騎著心愛的自行車,繞著跑道一圈圈地跑。“嗨,這輛車屬于我啦!”
自行車在細雨里搖搖晃晃向前行駛,騎出十幾米,12歲的張偉添讓涂偉波騎著玩。聽著同學的歡呼聲,他重重地嘆口氣說:“上完六年級,我要去縣城打工,可以帶上自行車。”
林怡鈴換上溜冰鞋,小姑娘美極了
下午1點多,得知記者要走,孩子們不停地問什么時候能再來。方圓和方怡兩人還親手制作好風鈴,送給記者。為了這個風鈴,方怡辛苦了3天。(海都記者 張帆 花蕾 夏鵬程 王金淼 文/圖)
□記者手記
用愛滋潤孩子心田
N張帆
算一算,我們已經去了雷峰中心小學4趟了,可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發現。最開心的發現,莫過于孩子們的笑,變得多了。
今天早上,38只“愛的漂流瓶”全數夢想成真,我們用38份禮物,換來38張燦爛無比的笑臉,這是我今年冬天,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我還記得,這學期剛從城關轉學到雷峰中心小學的雙胞胎兄弟,兩周前第一次見他們倆時,他們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顏校長說,剛轉來時,兄弟倆還哭了,始終適應不了??涩F在,慢慢好起來了。今天早上,當兄弟倆“沉迷”在新年禮物的驚喜時,兩人終于展露了笑顏。
留守,不都是貧窮,這半個多月來,我感受到留守兒童們真正的心理需求,是父母與社會的愛。父母的愛,旁人無可替代,但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有意或無意的愛,必能像涓涓細流一般匯成大川,滋潤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田,給他們更多愛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