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化縣龍門灘鎮內洋村,63歲的村民方捷華過日子原本就不易,常年靠種田和打零工維持生活。然而,多年來他對患有智力殘疾的弟弟方衍培不離不棄,在當地傳為美談。
方捷華的家,是一所老舊的土木結構屋子。近日,記者來到方家時,方衍培正坐在床邊,顯得有些憔悴。“他一出生四肢軟弱無力,小時候頭腦就不清醒。記得那時候,父母下地干農活,我就負責照顧弟弟。”方捷華說,由于家里窮,長期營養不良使得弟弟經常生病,直到7歲才學會走路,8歲才學會講話。
那時,雖然鄰里都說這孩子將來沒多大出息,但方家從來沒有嫌棄,更沒有想過放棄。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方衍培通過中草藥調理,身體慢慢好轉,但智力卻沒大長進。雪上加霜的是,沒過幾年,他們的母親就去世了,照顧弟弟的重擔基本落在方捷華的肩上。“不管怎么樣,一定要學會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我們因此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方捷華說,教弟弟學犁田不是一個簡單的活,不僅需要耐心,還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直到方衍培20歲時,他已經學會干基本的農活。
后來,方捷華70多歲的父親,擔心自己老去后無人照顧方衍培,想給小兒子尋個伴,可是誰又能看上一個殘疾人?經鄰居介紹,永春縣湖洋鎮有一名情況與方衍培相似的女孩。一開始,家人擔心把這女孩娶回家,會給家里增加負擔。最后,方家人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讓他們結個伴。在家人一起精心調理下,方捷華弟媳的身體也慢慢好轉,4年后還生下了侄子方昭塔。
方捷華一直把弟弟家和自己家拴在一起,一大家子九口人圍著一個爐灶吃飯,至今沒有分過鍋。所幸的是,方昭塔的身體狀況正常,初中畢業后就到城關一家摩托車修理廠當學徒,如今已26歲。“能撐起這個家,我妻子的功勞最大,當初要嫁給我時,就不嫌棄我有這樣一個弟弟,她反而覺得有義務照顧他,無怨無悔。”說到妻子彭世英,方捷華不禁紅了眼眶。
內洋村黨支部書記陳珊珊告訴記者,近年來,鎮里計生部門和村兩委多次到方家慰問,送去生活用品,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方衍培為村里唯一一個精準扶貧的貧困戶。今年,鎮村又提供一筆啟動資金,幫方家用來養雞、養鴨、養蜂等發展經濟,通過為方捷華“造血”繼而扶助方衍培。目前,方捷華家里已養了40多箱的蜜蜂,賣蜂蜜為家里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弟媳雖然身體不好,但也能幫上很多忙。我會一如既往地照顧他們一輩子。如今又有鎮村和社會的關心,相信以后日子會越過越好。”方捷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