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4日訊 從去年起,農業部、財政部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安溪縣被列為廈漳泉唯一的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并承擔農業部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
農民成熱門職業,還有資格證?這讓不少行外人感到很是稀奇。而過去這一年里,已有近400人接受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未來還將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進來。
3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點
一年吸引近400茶農參與
提起“新型職業農民”這個概念,估計還有人會一頭霧水。嚴格說來,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
在廈漳泉唯一的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安溪,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啟動后,該縣設立了安溪茶學院、安溪茶校、慈山農中三個培訓點。截至去年年底,已舉辦茶產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茶葉生產經營管理中級班、初級班等8期380人,計劃2015年年初可發職業農民資格證380本以上。
日前,49歲的吳宗民和他的40多名農民同學,出現在安溪茶校的課堂上。
“近30年沒進過學校,真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坐在學校教室里。”該縣龍涓鄉日醇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宗民感嘆。更讓他興奮的是,“一開始還擔心自己坐不住,結果一堂課下來,發現自己從頭到尾沒走過神。”
培訓貼近茶產業實踐
既教生產也教經營管理
安溪茶校校長李瑞章表示,培訓不是要培養專家,而是要培養種植、管理、經營都能觸類旁通的“多面手”,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開闊眼界。
因此,安溪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側重學習傳統鐵觀音制作技術和規范化、規?;献魃邕\行模式,邀請劉遠明、裴傳枝、林云碧、周金芳等安溪茶界“土秀才”、“田專家”進行授課,此外,開設的課程中還包括《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讀本》、《農業政策法律法規》、《茶葉網上營銷》、《現代農業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為茶產業培養一支安心并樂于茶園管理、傳統工藝研究推廣的專職茶農隊伍,讓茶產業后繼有人。
安溪縣農辦主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葉連芳透露,今后將圍繞茶產業需求培訓茶葉生產管理農村實用人才,安溪縣職業農民辦公室擬選派茶業高級農藝師、審評師與農業科技出版社合作,結合縣情,編撰本土教材,重點抓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所急需的涉及現代茶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兼顧茶葉機械維修、評茶員、茶藝師、茶葉加工技師等專業技能培訓,使受訓人員真正學到一技之長。
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含金量高
吸引年輕人投身茶產業
現代茶業呼喚文化素質高、理論知識豐富的年輕接班人。葉連芳認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要吸引年輕人投身茶產業。據悉,今后將每年由政府買單遴選培育650個新型職業農民,其中從事茶業生產的職業農民550人以上,給予資金、項目、評先、品牌認證等方面的扶持。
安溪縣委農辦組織茶業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評審委員會,對各單位及培訓機構報送新型職業農民評審材料進行資格確認,由安溪縣政府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證書,每三年進行一次審核換證。其中專業技能型學員在學習培訓后,還必須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得職業技能鑒定資格證書后,才能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此外,為吸引更多學生就讀,該縣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支持力度頗大。除了為職業農民頒發資格證書,讓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職業茶農外,還享受職業教育培訓經費、創業扶持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優惠政策。(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章財根 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