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7日訊 當記者踏入藤鐵工藝創新工作室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純手工藝術品呈現在眼前,美不勝收。隨后拿起一件工藝品,捧在手上細細品味,發現其制作材料只不過是尋??梢姷?、普普通通的毛竹或藤條。巧把毛竹、藤條編織成精美的物件,技藝之精湛令記者贊嘆。
各種材質做成的工藝品
幾經蛻變創新謀長遠
安溪藤鐵工藝品鼻祖——陳清河告訴記者,家居工藝文化是一項從無到有的草根產業,其最大的特色是由一個集體推動產業向前發展。創新,是它賴以生存的基礎。目前,它正面臨著第二次轉型。
陳清河和藤鐵工藝品
陳清河還說,歷經40多年的發展,家居工藝文化的定位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竹藤編是安溪的傳統工藝,利用山區的毛竹、山藤、芒草等天然資源開發竹編工藝品。經過多方努力,安溪縣全縣取得了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定點,為出口生產廠家。
80年代改革開放,在安溪縣政府支持下,創辦中外合資企業、引進了洋藤原料及機械,以藤藝工藝品加工為主。
從90年代初到2008年,安溪的竹藤編面臨著產業發展的第一次轉型。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制作技術加入鐵的材料。鐵的堅硬與藤竹的柔軟兩者巧妙結合,誕生了新的藝種——“藤鐵工藝”。藤鐵工藝品一經推出市場,很快引領國際市場上的時尚潮流,備受外國朋友的喜愛,達到產業發展的巔峰時期。
所謂物極必反,所有事物發展都不可能一直處于蓬勃發展時期,2008年金融風暴后,藤鐵工藝文化產業受到重創,產業利潤率由原來的35%降為現在的3-5%,轉型勢在必行。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安溪縣政府對藤鐵產業進行了重新調整和定位,將藤鐵工藝定位為家居工藝文化。
陳清河說:“原來安溪的藤鐵工藝品主要針對國外市場,產品遠銷歐、美、日等48個國家與地區,解決了近萬人的就業問題,幫助5000多貧困戶脫貧。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產業發展受到限制,為此,在發展國外市場的同時也開始進軍國內市場,線上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銷售結合?!?/P>
純手工工藝品
政府幫扶發展有保障
竹藤編是安溪的傳統工藝,發展從竹藤編到藤鐵工藝,再到現如今的家居工藝,它已成為安溪的第二大民生產業。
一年多前,安溪縣政府特意設立家居工藝文化產業辦來推進這一產業,從政策上為這一產業的發展提供便利。
鼓勵校企聯盟,培育本土技術人才,是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稀缺問題的一大舉措。在安溪縣總工會與學校的共同支持下,將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創新基地設立在華僑職校內,讓學生在學習理論文化的基礎上,加強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設計出來的工藝品能更好地符合制作過程,提高文化內涵。(記者 姚珊紅 王金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