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坪鎮松巖村香菇種植基地,香菇獨有的芳香味撲鼻而來。“今年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基本‘板上釘釘’。”看著一排排鋼架上擺滿了菌棒,該村黨支部書記魏振燦嘴角抿出了笑意。
松巖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在西坪鎮并非個例。近年來,西坪鎮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切入點,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瞄準市場需求,積極引導各村充分利用當地特色,盤活閑置資源,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項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探索科學有效的長遠發展之路。
多元發展 田野重煥綠意芬芳
走進西坪鎮松巖村香菇種植基地,只見村民們正忙著采摘、分揀、運輸香菇,忙得不亦樂乎……
以前,松巖村以茶產業為支柱產業,增收渠道比較單一,為實現增產增收的多元化發展,松巖村將發展的目光瞄準“沉睡”的土地。魏振燦介紹,該村以強村公司為抓手,興辦村集體經濟實體為突破口,盤活閑置土地,將香菇種植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引進,建成3座香菇大棚,依托香菇種植,構建聯農帶農長效化機制,努力蹚出一條共富的新路子。
“香菇每天都可以采摘,早上一次,晚上一次,高峰期就不定時采摘,2022年10月份開始種香菇,采購4萬根菌棒,收入很不錯。”魏振燦告訴記者,市場對香菇的需求正逐漸增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產出的香菇主要銷往廈門和泉州,今年又新增1萬根菌棒,高峰期時,一天可以采摘1000多千克香菇。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20多萬元,今年預計能夠達到30萬元以上。
引進特色種植不僅壯大集體經濟,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主要是給菌棒噴水、注水,采摘香菇,一天能掙100多元,離家近,還能學習種植香菇的技術。”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魏小娥臉上洋溢著笑容。
不只松巖村,西源村同樣深諳撂荒地的統籌利用。近日,在西源村淮山種植試驗田,村民搶抓淮山種植,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原來是一片荒地,現在成為山格淮山試驗田,去年種植面積有8畝。盡管剛開始種植經驗不足,但也取得不錯的收成。”西源村黨支部書記林志成告訴記者,通過政府扶持和村民自己銷售,去年種植的淮山銷售一空,今年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加快推廣種植經驗,帶動村民規?;N植。
近年來,西坪鎮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強村公司實體化運營,探索適應各村的特色農業,利用低效用地培育淮山、香菇等特色產業連片種植項目,按照“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思路,多元發展,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資源重整 賦能鄉村“造血”功能
在西坪鎮興寶榮茶業有限公司寶山項目工地現場,施工人員正鉚足干勁,井然有序地施工作業。
寶山村黨支部書記肖遠民介紹,該項目是利用閑置的寶山小學改造而成。去年由于生源少,寶山小學撤并,校舍舊址閑置下來。“西坪鎮以山地為主,群山連綿,縱橫交錯,地勢高峻,要找一塊適合建設茶葉加工廠的地方并不多,利用閑置校舍改造,可以節省很多成本。”該項目負責人肖木城告訴記者,項目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用于建設茶葉加工車間、倉儲等,總投資300多萬元。目前,鋼架廠房、舊校舍改造已經基本完成,設備已經陸續進場安裝。
“寶山村山高茶樹多,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鐵觀音、本山、烏龍、毛蟹等各種烏龍茶,村民的經濟收入以種植、加工、銷售茶葉為主。”肖遠民表示,茶葉加工廠投入使用后,寶山村及周邊村莊的村民不僅可以就近賣茶青,也可以讓一部分農村閑置勞動力“忙”起來,同時村里還能獲取一定租金,增加了村財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西坪鎮盤活各方資源,握指成拳、抱團發展的一個縮影。西坪鎮黨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坪鎮黨委、政府在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過程中,堅持黨建為引領,組織各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堅持招大商、招好商,全面盤清家底,梳理閑置資源,讓農村閑置資源“活”起來。
走訪中,記者發現,該鎮通過深入挖掘整合各類資源,發展村級經濟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西源、平原、后格等3個村投入43萬元種植淮山45畝,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65萬元;松巖、龍地等2個村投入50萬元種植香菇,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40萬元。梳理閑置校舍19棟,涉及面積約1.4萬㎡,已成功出租9680㎡,預計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年納稅額可達27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35萬元……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西坪鎮黨委副書記吳金灶表示,下一步,該鎮將進一步搶抓政策機遇、采取多元模式、集聚整合要素,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巧用集體資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記者 黃梁山/文 黃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