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鄰e家’服務平臺太好用了,小區的違章搭建拆除了、消防通道堵塞問題解決了、外圍停車場管理規范了……許多老大難問題化解后,如今小區更溫馨了。”近日,在安溪縣海峽茗城小區,業主紛紛為新上線的“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點贊。
有了“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后,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通過手機“輕輕一點”,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直接反映問題,并可全程跟蹤所反映的問題轉交到了哪個部門、辦得怎么樣,在事項辦結后還可作出滿意度評價。過去反映問題找熟人、多頭跑乃至越級上訪的現象得到較好改善,形成了“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模式。
據悉,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社區呈現外來人口大量涌入、人員結構趨于復雜、流動頻率加大、鄰里糾紛增多等特點,小區治理難度較大。為進一步優化小區治理,安溪以近鄰黨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突破,不斷探索“互聯網+近鄰黨建”新模式,在全縣推廣使用“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實現了縣直部門、小區黨組織與社區居民的互聯互通,讓履職更高效、服務更便捷。
近鄰黨建工作發揮線上線下“1+1>2”的疊加效應,打通了小區鄰里之間的“問題解決之路”。在線上,從周一到周五,早8點到晚8點不間斷受理居民在線提問,周六日和節假日實行值班制度,確保居民提出問題后5分鐘內有回應。在線下,每個小區安排兩名黨員樓長作為平臺管理員,負責梳理小區居民“需求清單”,根據不同情況提供“當場辦理、轉告受理、代行受理、告知路徑、耐心解釋”等服務。
君悅華庭小區業主們遭遇的“水壓不夠”問題解決了;灣美小區門口呼喚多年的“減速帶”安裝了;龍鳳都城小區居民反映的違規占道經營的現象不見了;東岳社區的商業城市場消防通道堵塞暢通了……一連串的變化道出了安溪近鄰黨建引領下的美好生活。據統計,“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上線推行后,累計化解物業管理、鄰里糾紛、環境衛生、治安防控、民生服務等問題1300余個。
“隨著‘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的進一步推廣普及,安溪還將為居民熱心公益、善行義舉、志愿服務等行為設計量化指標,進行積分獎勵,居民可憑積分兌換日常用品、享受購物打折等福利,通過鼓勵好人好事,凝聚社區正能量。”安溪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巍峰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社區干部積分制考評及各級各部門干部年度考核,“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設計了一套嚴格的督查考核辦法,居民反映的問題一旦提交,系統就立即啟動環環相扣的辦理程序,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辦理時限,辦理超時自動以黃、紅燈警示,從受理到辦結全過程都留下記錄,年終自動生成考核數據,為年底社區干部積分制考評及有關部門干部年終評先評優提供依據。
小程序自開通以來,分別亮黃燈警示16次、紅燈警示7次,對相關責任部門、責任人均給予通報并責令整改。居民所反映的問題96%以上能在7個工作日內得到妥善解決或當面答復,過去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現象明顯減少。
截至目前,“安鄰e家”微信小程序已覆蓋全縣63個社區,16萬余名黨員干部群眾手機上均安裝了小程序,形成了上下貫通、便捷高效的民情傳遞網。
“‘互聯網+近鄰黨建’創新形式的深處,蘊含著近鄰黨建理念與互聯網思維的融合。”安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安輝表示,安溪積極探索“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縮短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半徑,人文環境優化、鄰里互幫互助、生活品質提升,一幅“人美、景美、心更美”的高顏值近鄰黨建畫卷持續在茶鄉展現。(張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