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溪這15個鄉鎮示范點
古法制茶重現“觀音韻,蘭花香”
閩南網9月24日訊 日前,記者從安溪縣農茶局獲悉,安溪將在蓬萊、金谷、湖上、劍斗、感德、桃舟、福田、長坑、藍田、祥華、西坪、大坪、蘆田、龍涓、虎邱等15個茶葉主產鄉鎮創建示范點,展示安溪鐵觀音傳統工藝初制加工技術標準,讓老茶農重溫“古法”,讓新生代茶農傳承學習,繼承推廣傳統制茶工藝,回歸重搖青重發酵方法制茶。
上世紀90年代,安溪新一代制茶師大膽進行工藝創新,學習臺灣珠茶做法,調整制作工藝的部分環節,發明“拖酸”、“消青”、“消正”等新做法,傳統制茶工藝運用已不像以前那么普遍,示范點創建,將推動安溪傳統制茶工藝“傳幫帶”熱潮。
“千揉錚錚骨,百焙圣妙香”。安溪鐵觀音的采制加工,從涼青、曬青開始,到包揉、烘焙,經十道“國家級非遺”初制工序,而后篩分、揀剔,才將一片茶葉揉出“觀音韻”搖出“圣妙香”。
安溪縣農茶局局長蔡建明表示,重搖青重發酵傳統制茶工藝是體現安溪鐵觀音蘭花香、觀音韻獨特風味的關鍵工序,最能體現安溪鐵觀音的品質特色。傳統技藝制成的安溪鐵觀音,滋味醇厚甘爽,茶葉容易保存,深受老茶人喜愛。
賽傳統,龍涓鄉開頭炮!
不用空調制茶,提倡重搖重發酵
今年4月,安溪縣召開的全縣茶業工作會上,縣長高向榮要求政府部門引導群眾留高茶樹和制茶工藝回歸傳統、鐵觀音標準回歸。
推動傳統工藝回歸,龍涓鄉一直帶頭走在前面。9月23日至24日,龍涓作為15個示范點之一,率先舉辦首屆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選拔賽。參賽者統一茶青(50斤)、統一時間、統一地點,嚴格按照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流程操作,在不使用空調情況下,制作傳統、正味的8斤(干毛茶)參加評比。此次選拔賽金獎選手將代表龍涓赴縣比賽。
比賽吸引2014年全縣十佳青年制茶能手福黎村李懷虎、龍涓非遺傳習所代表性傳承人寶都村楊陸平等該鄉20多個制茶能手報名參加?;顒犹貏e邀請安溪烏龍茶(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魏月德,現場展示講解何為傳統制茶重搖重發酵工藝。
安溪縣龍涓鄉黨委書記魏中南表示,近幾年來,龍涓鄉黨委、政府按“地標”要求,深入開展“茶業綠色行動”,實施“生態、健康、優質、品牌”四大工程,促進龍涓茶產業快速提升。該鄉現有茶園6萬多畝,年產茶葉6000多噸,擁有中閩魏氏、華祥苑、高鼎等眾多低碳、有機的生態茶莊園,安溪鐵觀音集團、三和名茶等眾多知名茶企,在龍涓均有千畝以上的茶葉基地。龍涓好茶聲名鵲起,被評為“福建省產茶明星鄉鎮”、“茶企的基地之鄉”、“茶莊園的示范之鄉”……(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徐仰望 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