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產品自檢能力
“檢測”筑建安全防火墻
“全部合格?!痹谔禺a城安然茶業,公司負責人王安先迫不及待拆開剛收到的茶葉質量安全檢測單。單上顯示,公司送到杭州檢測的10多個茶樣全部合格。
為強化產品安全自檢能力,八馬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等品牌茶企不惜投入巨資,建立茶葉檢測實驗室,承擔省烏龍茶質量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企業建立實驗室,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基地自產及收購于合作社的原料都要送到實驗室,批批嚴檢。所有成品出廠前,還要先經過嚴格的農殘、化學、重金屬、微生物等檢測,一旦一項超標,整批次都出不了大門,整個過程要10天左右。
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在安溪縣設有兩個國家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中心),配有2000多萬元的先進設備,專業技術人員16名,可承接茶葉質量安全指標100多項,覆蓋我國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法規標準要求,年檢測樣品3000多個、項目2萬多項。
安溪縣還加大資金投入,在縣鄉村三個層面建立了不同等級的茶葉檢測實驗室,形成較具特色、覆蓋全縣的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網絡,為茶葉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探索創新監管方式
農資監管做足“明白賬”
在茶葉企業自律,強化茶葉質量安全的同時,安溪縣還積極探索監管方式創新,構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農資監管新機制,嚴格把關,確保農資監管工作取得實效。
2011年,安溪縣率先在全省建立農資監管電子與物流追蹤平臺真正實現農資產品的“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為安溪鐵觀音上了把“健康鎖”,讓廣大消費者喝上“放心茶”。在安溪縣銷售的所有農資產品都必須納入該平臺進行管理、所有的農資交易都必須通過該平臺,從而實現了全流程的監管。全縣境內每一個茶農、每一片茶園使用的農藥、肥料情況,都將有一本可追查的“明白賬”。
保障茶葉質量安全,加強農藥等投入品的監管是關鍵。安溪縣從理順農資經營體制入手,將6家農資經營單位聯合組建“安溪縣新合作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對農藥、肥料實行專營。要求農資產品(主要是農藥、肥料)必須經縣農茶局審查合格、登記備案后,方可進入農資市場。從而在源頭上堵住禁限用、不合格農資產品流入安溪農資市場。
安溪縣還全面實行茶農“農資購買卡”憑卡交易制度,所有茶農均必須憑卡購買農藥商品,對沒使用“農資購買卡”或使用頻率少的茶農的茶葉質量進行重點抽檢,發現茶葉質量抽檢不合格的,要深挖和倒追查農藥的來源,嚴厲打擊農資違法違規銷售、使用行為,確保全縣茶農用上“放心肥”、“放心藥”。(通訊員 章財根 林百蘭 劉伯怡 本網記者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