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封聯名感謝信被送至官橋鎮政府,這封信上有21位村民親筆簽名和紅手印。原來,這是該鎮21位常年備受頭痛癥困擾的村民,聯名感謝官橋鎮政府邀請省畬醫畬藥協會副會長鐘敬華對他們的精心治療。
治頭痛秘方惠及家鄉患者
“長期以來,我們備受頭痛病帶來的困擾,常年為了尋醫問藥而奔忙,不僅身體飽受煎熬,也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大負擔和不便。”“經過鐘先生的診治,對癥服藥后,我的頭不再疼了……這份情我們不會忘記。”感謝信上的語言充滿著對黨委、政府以及鐘敬華醫生的感激之情。
今年來,官橋鎮積極把黨史學習教育、“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落地到為民辦實事當中。年初,鎮黨委、政府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在寧德》一書時發現,該書301頁記載著一位熱心到福鼎市赤溪村免費為村民治療頭痛癥的廈門市民鐘敬華,祖籍安溪,于是萌生了邀鐘敬華回鄉義診的想法。
3月初,鎮政府通過各村村委會向村民發放摸底調查表,尋找頭痛癥患者,按自愿參加、免費治療的原則登記。3月22日,義診活動在駟嶺村村部開展,因為中青年村民出門較多,且部分患者對療效有所懷疑,第一次義診僅有14位患者參加。
然而,正是這14位患者,經過鐘敬華的診治,并對癥多次服藥后,治療效果非常好,多數患者常年久治不愈的頭痛癥竟神奇般治愈了。
上苑村村民林麗芬告訴記者,因為之前坐月子時沒做好保護,患上了頭痛病,她四處求醫,每天都是中藥湯,求醫問藥20多年,卻沒有任何好轉。然而,在吃了鐘醫生帶來的祖傳畬藥后,頭痛病便不再出現。
駟嶺村村民廖寶惠今年才45歲,但是患偏頭痛史卻有20多年,一發作就異常難忍,幾乎想以頭撞墻,然而在服了三貼藥后,疼痛就得到了緩解。還有51歲的林財發,30多年頭痛史,經過治療后也好轉……
4月12日至15日,鐘敬華在駟嶺村村部開展第二次義診,接收10多位常年患頭痛癥的村民,多數患者在多次服藥后有好轉,甚至痊愈。這封特殊的感謝信便是由這兩次義診把頭痛癥治好的村民聯名書寫的。
九赴“扶貧第一村”開展義診
鐘敬華祖籍官橋鎮善壇村,畬族,后來定居廈門,畬醫畬藥治療頭痛癥秘方是他祖上流傳下來的。在廈門、南平、三明、寧德以及貴州省畢節市等地,他的聲名早已遠揚,多次參加省級機關單位組織的義診活動,被評為2018年度“廈門平民英雄”。他的秘方義診故事還要從福鼎市赤溪村這個“中國扶貧第一村”說起。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同福鼎市赤溪村干部群眾視頻連線的電視新聞播出,鐘敬華看得十分認真,也非常感動,他打算到這個“中國扶貧第一村”去看一看。到赤溪村后,他發現村里有不少婦女都裹著頭巾,詢問后才得知這些婦女都患有頭痛病。
這時,鐘敬華想到了自家祖傳的偏頭痛藥方,此前祖傳藥方已治好了他家的多位親戚。“既然親戚們的頭痛已經治療好了,那么何不拿出來給這些婦女們試一試,也許對她們管用,這也算是‘健康扶貧’吧。”于是,他當場表態,要幫助這些頭痛病的婦女們。
沒過多久,鐘敬華第二次驅車前往赤溪村,帶著助手,還準備了中藥材及12個燉罐。面對偏頭痛患者,他一個個耐心地詢問相關癥狀,只有符合他家祖傳畬藥的癥狀才可服藥。據鐘敬華介紹,他家祖傳的畬藥針對久治不愈的神經性頭痛(俗稱頭風)、坐月子落下的頑固性頭痛、女人例假前后引起的頭痛、痛經等具有良好療效。
“不收分文,免費治療。”兩年來,鐘敬華九次從廈門自駕去赤溪村免費送藥,親自熬藥、跟蹤服藥狀況,赤溪村還特地為他準備了行醫義診的店面。盡管藥材的成本并不低,但他仍樂此不疲,執著前行。
從“中國扶貧第一村”離開,鐘敬華的腳步并沒有停下。在業余時間,鐘敬華還奔走于福鼎、寧化、羅源、福安、永安、順昌、建陽、貴州金沙等地區,為多個村鎮的村民義務治病送藥。
“無論走多遠,故鄉總會留下游子的腳步。”鐘敬華告訴記者,他本來就有回家鄉開展義診的打算,正好這次鎮政府聯系了他。他計劃,接下來半年內,將回官橋鎮幫助全鎮患10年以上的頭痛癥村民,盡最大力量幫助他們解除病痛。然后,爭取擴展到全縣,為各個鄉鎮患者免費看病,讓自己的愛心溫暖更多人,繼續走好“健康扶貧”的愛心之路。(記者章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