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零散養十幾只雞鴨,加入合作社后,有了包銷,現在養了500多只。”日前,在龍涓鄉福黎村,脫貧戶李雪英正忙著喂養成群的雞鴨。
幫李雪英包銷雞鴨的正是御品龍涓農業專業合作社。“采用‘互聯網+文創+農業’的運營模式,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人口‘造血’能力。”御品龍涓負責人陳瑞云介紹,近年來,合作社開展實施集互聯網、培訓、創業、營銷等元素為一體的精準扶貧創業項目。
通過簽約包銷、向脫貧戶免費提供雞鴨苗等方式,激勵脫貧戶發展種養殖業,是御品龍涓創新扶貧開發方式之一。陳瑞云介紹,脫貧戶社員養殖的家禽、種植的果蔬均由中心定期收購、統一銷售。脫貧戶收入相對穩定,養殖規模在500只左右的月均收入上千元。與合作社有包銷協議的脫貧戶目前是123家,其中,像李雪英這樣規模相對大一些的有6家。
與此同時,御品龍涓還引進廈門大學優質項目和人才資源,自建扶貧土特產商城,上架的商品全部是當地土特產,包括土雞、土鴨、貢糖等,統一管理運營并借助各種電商渠道開拓市場。如利用“福e購”“御品龍涓”“淘寶”等電商平臺,讓眾多特色山貨插上“電商”的翅膀,極大提高本地農民特別是脫貧戶的種養熱情。
“扶貧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為進一步提高脫貧戶的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合作社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包括微商營銷、茶葉加工、家禽養殖、果樹種植等。如利用春節期間舉辦脫貧戶大學生微商培訓,利用他們在龍涓之外的社交圈銷售家鄉的土特產,同時為其開設網店、微店的免囤貨創業資源等提供支持,引導其在校創業增收。
除此之外,合作社還運營產業項目,帶動產業鏈上游脫貧戶的發展和就業。曾獲評“福建好禮”的御品龍涓手工“貢糖”,就是合作社產業幫扶的有力佐證。陳瑞云介紹,“貢糖”加工需要生姜、花生米、蒜頭等原材料,可以拉動脫貧戶相關農作物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該項目建有手工貢糖領域罕見的“無菌工廠”,生產、包裝環節都在無菌環境下完成,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給當地脫貧戶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得益于產業帶動、品牌打造、技能培訓等多重方式疊加影響,合作社的扶貧開發成效凸顯。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帶動205余戶群眾發展產業,其中123戶脫貧戶平均月增收約500余元,82戶為農戶,成立以來累計帶動增收300余萬元,走出一條集扶貧、培訓、創業為一體的特色之路。
“線上平臺打開銷售渠道,線下脫貧戶提供產品,帶動脫貧戶就業、創業。”陳瑞云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將持續結合我縣推進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實施體系(農產品上行及品牌培育)建設,擴大輻射范圍,進一步整合資源、統籌規劃,發揮“互聯網+”的裂變優勢,培育特色品牌,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記者易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