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放晴,福鼎沙埕港熱鬧了起來。在汽笛轟鳴聲中,一艘艘漁船劃開水面,從廣袤海洋返回,滿載歸航的漁民將一筐筐新鮮漁獲搬上岸,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駐足沙埕中心漁港碼頭,新鮮海味撲面而來。除休漁期之外,這里幾乎每天都是船來車往的漁獲交易繁忙場景。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在海上“折騰”了大半輩子的劉本波,是地道的沙埕人,見慣了風浪,也親歷了當地漁業變遷。“沙埕港地處‘閩頭浙尾’,海域水深港闊,漁業資源豐富,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劉本波說。
作為福鼎市實施“海洋強市”發展戰略的重鎮之一,沙埕鎮以沙埕港為中心,大力推進港口碼頭建設,發展海上、離岸養殖業和遠洋捕撈作業等,海洋產業發展快馬加鞭。
“沙埕最早的碼頭在原來的壩內,約10米左右,大家稱作‘大碼頭’。”劉本波回憶說,填海后,“大碼頭”延伸至壩外,滿足全鎮漁船停泊、漁獲交易需求。
沙埕港面向閩東漁場,灣口有南鎮半島環護,南關島和北關島為天然屏障,每年吸引大量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漁船停泊、避風、補給、作業。隨著漁業蓬勃發展,漁船不斷增加,碼頭泊位緊張等問題逐步顯現。2000年初,沙埕確立“以港興鎮”發展戰略,投資2430多萬元建設一級漁港,改善漁港落后局面,有力促進沙埕港區水產經濟發展。
“但之后幾年,漁船‘小改大’,再加上超強臺風襲擊等,直接暴露了漁業陸域配套用地缺乏、沙埕港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不足等問題。”福鼎市沙埕漁港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經理李峰說。
為解決這些問題,沙埕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中心漁港項目,建設生產、避風綜合型漁港。“根據規劃,沙埕中心漁港分為生產區和避風區,生產區在一級漁港港區海域使用范圍內,避風區設在前岐鎮附近海域。”李峰說。幾經籌備,2020年3月沙埕中心漁港竣工驗收,不僅解決了沙埕集鎮拓展區用地難問題,也充分發揮天然深水良港應有的價值。
“目前,大碼頭、一級漁港、中心漁港3個碼頭并列向海,距離僅幾百米,可供大小漁船停泊。中心漁港主要???5米長、300馬力以上的漁船,裝貨車可直接開到碼頭承接船上的漁獲,減少運輸成本。”李峰表示,接下來,沙埕中心漁港準備對接引進民營企業租賃經營,并跟進配套自動化傳輸帶等基礎設施,完善漁港功能。
高水平打造漁港經濟區,沙埕鎮還先后完成流江、后港、臺山、交椅坪等三級漁港工程,陸島交通碼頭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實現沿海漁村“村村有碼頭”。同時,加速沙埕港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打造3.2萬噸冷鏈倉儲中心、水產品加工車間,推進漁業全產業鏈延伸,提升臨港產業發展。
“我們下大力氣做優做強現代海洋捕撈、生態養殖、漁旅服務三個產業,加快打造‘福鼎市海洋港口經濟橋頭堡’。”沙埕鎮黨委書記蔡清浙說。(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