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壓艙石”,土地供給是項目建設的“牛鼻子”。一邊項目無地可供,一邊用地閑置、低效,面對土地資源“緊缺”和“沉睡”的雙重問題,如何破解讓項目順利落地?成為困擾各地的普遍難題。近年來,南靖縣自然資源局瞄準老舊低效地改造,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全力推進供而未動(少動)土地處置工作,有效盤活存量土地。
成立專班,高位推動
“我們需要強化源頭管控,實行對企業業主在土地使用期限內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完善工業用地產業準入、畝產效益評價等規則。”自供而未動(少動)土地處置工作開展以來,南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刻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制定處置工作方案,每月召開工作處置會及專題研判會??h長蔡銘泉表示,要有效盤活存量土地,為全縣營造“招得進、留得住、發展好”的營商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摸清家底,完善臺賬
一邊是“土地廠房資源”緊缺,另一邊是低效地塊精氣神不足、“閑置資源”昏昏欲睡。面對這種現實矛盾,南靖縣自然資源局按照“用好已建的、清理未用的、盤活閑置的”的工作思路,對轄區范圍內“沉睡地塊”進行梳理、喚醒,摸清家底、完善臺賬,對梳理出的地塊按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制定不同措施,切實做到“一宗一策”。
創新機制 盤活存量
為避免“上新”的土地再次閑置,南靖縣自然資源局創新提出“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張地圖、一個專班、一條路徑、一本臺賬、一套機制)、“五個措施”(促開工、合同履約司法起訴、閑置土地認定處置、政府收回處置、法拍處置)處置辦法,以促開工為主要目的,其他四種處置措施為抓手,綜合推進供而未動(少動)土地處置工作,確保全縣處置率90%以上。
針對供而少動的企業,引導項目快動工、快竣工,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企業加速推進存量土地動工建設;針對供而未動企業,通過引導企業股權轉讓、破產重組或騰籠換鳥等方式,招引新的企業入駐地塊,從而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機統一。
今年5月,南靖縣召開推進存量土地處置工作會議,對全縣各鄉鎮排查出的700多宗項目地塊逐一分析研判,特別是從近幾年來未有明顯開發進展的項目地塊中梳理出需處置的供而未動(少動)土地91宗,總面積4527.64畝。截至目前已處置到位61宗、面積2989.93畝,正在處置30宗、面積1537.71畝,處置率達67%,有效盤活了各類供而未動(少動)土地,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用地要素保障,該處置工作經驗做法也在福建日報發表。“無論是少動還是未動,我們的做法初衷都是促開工。”南靖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楊志堅表示,推動各類問題早發現、早處置,才能達到盤活存量土地的最佳效果。
形成合力 共同推進
近年來,南靖縣自然資源局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與縣法院、發改局、行政審批局及土地屬地鎮(園)政府聯手推進工業用地“一張圖”處置工作模式,積極推動全縣工業用地“供而未動”“供而少動”項目處置,作為招商引資土地供應,助力企業落地發展。為鼓勵各部門協助企業盤活存量土地,將存量土地盤活與耕地指標獎勵、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安排獎勵掛鉤,堅持以“畝產論英雄”,把土地的投入產出比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加大閑置土地和廠房的處置力度,引導項目集約節約用地,讓閑置土地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下一步,南靖縣自然資源局將繼續探索建立供而未動(少動)土地問題處置工作,強化源頭管控,實行對項目用地全過程動態監管,完善工業用地產業準入、畝產效益評價等規則,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培育有特色、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供而未動(少動)土地處置工作“南靖模式”。(通訊員 江俊斌 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