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2日訊(通訊員 嘉聞 朱鮮艷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水邊新綠野草,陌上粲然花枝,正是一年春好處。近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在金子般明亮燦爛的黃花風鈴木林下舉辦復古浪漫的花朝節活動。賞紅、踏青、投壺;飛花令、猜字謎、湖畔寫生、社團展示……師生們圍繞“尋春足跡,笑伴花開”主題,共度唯美春日。
花朝節也叫花神節,俗稱百花生日。它與上元、端午、中秋、重陽等被奉為漢族最重要的歲時八節,一般在農歷二月舉行。在唐代,農歷二月的花朝節與八月中秋節并舉,合稱“花朝月夕”,盛極一時。
活動現場,身著漢服的大學生們輕舒廣袖,款款而行,吟誦對春天的贊美。他們還依傳統祭拜花神,禮敬經典,并邀約來賓及觀眾用紅色布條書寫美好祝福與心愿,然后將布條掛在樹枝上,名曰“賞紅”。
該校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漢之華章漢服社指導老師朱盈蓓第九次擔任祭拜花神儀式的獻官。她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應局限于課堂之上?,F在同學們穿著漢服和好朋友來到這里,共同還原花朝節的儀式,這便是真正將課本上的知識帶到了現實。”
“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該校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子戴芷兮在儀式里扮演山茶花花神。她說:“我們希望更多人了解花朝節,了解傳統文化,也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讓青年學子重拾傳統文化,讓傳統回歸生活。”校方表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歷來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教育,本次花朝節活動通過傳統活動的再現以及社團的擺攤展示及表演,讓青年學子親身感受春日里百花盛開、眾人相慶的節日文化,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采,這將助益青年學子挖掘、闡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花朝節還特意把活動地點“搬”到“只應童話有”的高飽和明黃“花海”之中,即位于該校湖心島的黃花風鈴木林。據該校資產與后勤管理部介紹,黃花風鈴木又名毛風鈴、毛黃鐘花,為紫葳科落葉小喬木,自然花期為春季3月至4月,此時正逢盛放期,美得令人心醉。
據介紹,該校一向重視校園綠化工作,截至目前,擁有花木植物(不含室內盆栽植物和校園菜地蔬菜)515種,隸屬于126科382屬。這個春天,照例開展了一年一度的綠化苗木補植工作,共種植喬木120株,涵蓋20多個樹種。其中,補種榕樹18株、串錢柳21株、鳳凰木13株、黃花風鈴木3株。經補植,該校黃花風鈴木的數量達到23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