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7日(閩南網記者 李昌乾 通訊員 胡為 文/圖)踔厲奮進謀福祉,賡續前行再揚帆。“點贊漳州·十大民生實事評選”活動,今日關注漳州市林業局。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漳州在全國率先探索推行林業“地票”改革試點,積極破解林地“三權分置”不清晰、權益落實機制不完善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并于今年4月27日發放全國首張“林業地票”,以制度改革促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林業發展動能。據悉,該項改革先后被人民網、福建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這項改革舉措,并印發意見在全省推廣“漳州地票”經驗做法。時隔2個月,國家林草局孟廣芹專員來漳調研時,對漳州林業改革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漳州敢闖敢試敢走新路,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探索出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
記者了解到,此項改革試點的最大亮點是在我省“林票”改革基礎上,進一步聚焦集體林地權屬問題,探索完善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路徑和模式,破解現行集體林權制度框架體系下深層次瓶頸制約。創新舉措主要包括了:
一是,創新“以票分權”機制,破解“三權分置”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金融和社會資本在周期長、收益低的林業生產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經營權得到有效保護,但所有權和承包權卻被淡化和忽視。為解決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頭重腳輕”“三權不清”的問題,漳州市進一步深化改革,今年4月,漳州市在全國林業領域率先出臺《漳州市林業地票林票管理辦法(試行)》,以“地票”代表林地所有權人和承包權人權益,以“林票”代表經營權人權益,通過引導村集體以提供林地方式入股,參與國有林場合作造林,將林地折算成股份投資,量化為股權收益憑證的“地票”;將國有林場、村集體、村民等出資人的出資份額折算為股權收益憑證,量化為“林票”,既強化了村集體作為林地所有權人的主體功能,又實現了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截至2022年8月底,漳州全市累計發放地票58.9萬股、林票253.7萬股。
其次,創新“按票分利”機制,破解“權益落實”難題。經營項目依托國有林場資金及技術優勢,對合作林地進行集約化的規模經營,推進種植名貴樹種與速生樹種復合混交,結合林下經濟、森林康養,實現長短周期兼顧、生態與產業平衡,做大“蛋糕”;村集體以林業地票參與項目分紅,分享改革紅利;社會資本可依法參與認購原始分配份額外的林票,共享項目收益。通過把“三權”落實到“票”上,逐步落實到“利”上,最終實現“集體得財、林農得益、經營得利、社會得綠”四方共贏。
第三,創新“拿票變現”機制,破解“產業融資”瓶頸。賦予林業“地票、林票”制發、交易、質押、兌現、監管等方面的權能,通過自主搭建的漳州市林業交易平臺,建立“自由流轉、保底分紅、兜底保障”機制,由國有林場等項目經營單位提供兜底保證,保險機構提供托底保障,銀行按地票林票面額發放貸款,不再需要擔保評估等其他流程,林農直接通過“兩票”免擔保質押變現,并在平臺實現自由流轉,破解當前集體林業發展融資難、變現難等瓶頸,構建出一條資本進出林業的捷徑。
漳州市不斷深化林業改革發展,拓寬林農增收致富渠道,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促進林業生態高顏值、林業產業高素質、林區群眾高收入,成效凸顯,主要包括了:村級集體權益得到保障。經初步測算,平均一個輪伐期每畝可收入10000元。村集體及村民以林地入股,折成“林業地票”,分得收入總額的20%。其中村民占比17%,可獲得每畝1700元凈收益,是原林地租金收益的3-4倍;村集體占比3%,從原來的沒有收益,實現了每畝300元的村財增收;經營權人通過投資“林票”,分得收入總額的80%。以每畝投入資金成本3500元測算,每畝地凈收益4500元,年投資回報率約13%。通過參與“兩票項目”,實現了村集體、村民與經營權人多方共贏。第二,綠色發展動能得到激發。社會資本不需為“不懂林業”而顧慮,直接通過“兩票”投資林業,通過證券化運作,讓價格和市場信號在平衡生態產品供需關系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金融部門的參與進一步打破了森林資源流動性差的壁壘,實現了資源變資產,集體林變村民的“活銀行”。截至目前,金融機構已向國有林場預授信2000萬元,向南靖縣試點村授信500萬元,首批林業“兩票”質押貸款9.5萬元。同時,通過創新“興林貸”“益林貸”等林業普惠金融產品,設立銀行機構林業專屬通道、拓展林權貸款抵押品種等辦法,逐步破解“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截至8月末,全市林權抵押貸款余額1.30億元,同比增長22.74%。第三,生態資源優勢鞏固提升。有效破解當前部分農村常住人口少、人口老齡化造成的“土地拋荒、林地失管”現象,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針對不同的立地條件和森林結構,科學編制森林經營計劃,加強林業生態修復和鄉村綠化,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得到精準提升,進一步夯實了鄉村生態本底,補齊了鄉村振興林業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