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5日訊(閩南網記者 盧樘龍 通訊員 吳益超 文/圖)橋梁承載和運行安全牽動著人民生命線,是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重中之重。為及時排查橋梁安全隱患,保障橋梁正常運行,近日,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創新檢測手段,對管養的市政橋梁進行全方位的“體檢”。
采用管道鏡技術為安然橋做“腸胃鏡”。安然人行天橋建設于2001年,至今已經運行了21年,該橋采用特殊的三叉結構,中間未設置支撐,受力情況較為特殊,而且該橋地處城市交通要道,毗鄰漳州市政府、漳州一中、漳州古城等重要節點,人流車流密集。以往對該橋的檢測都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技術手段對內部進行細致探查。本次檢測在梁體上封閉人孔的位置再開一處3cm左右的孔洞供管道鏡進出,探查梁體內部是否存在積水以及銹蝕情況,通過“腸胃鏡”檢查,發現內部并無積水且較為干燥,梁體只有部分浮銹,狀況良好。
利用“八爪魚醫生”以及索力測試分析系統對戰備大橋斜拉索進行全方位檢測。斜拉索由高強度鋼絲組成,它直接關系到橋梁安全,是大橋的生命線。被戲稱為“八爪魚醫生”的設備實際上是用來檢測斜拉索的爬索機器人,該機器人裝有多個高清攝像頭,能夠實時傳送圖像,及時發現斜拉索保護套及錨頭是否正常。戰備大橋塔高索長,交通壓力大,以前檢測大多采用高倍望遠鏡以及高空作業車檢測,危險系數高,現在采用爬索機器人,360度無死角開展毫米級檢測,效率提高數倍。而無限量測振動(索力)測試分析系統則通過硬件和軟件系統的配合,精準測試每一根索的受力情況并與歷年數據比對,從而判斷斜拉索的運行狀況是否正常。通過爬索機器人現場采集數據和索力測試分析,精準檢測拉索,保障戰備大橋生命線。
利用“蛙人”對跨江大橋水下墩臺基礎進行探摸并對河床斷面進行測量。橋梁水下墩臺基礎的使用條件和使用環境比水上部分更為惡劣,受暴雨、洪水、漂浮物撞擊等影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隱患。對墩臺基礎進行探摸,主要檢查其是否存在裂縫、骨料外露、孔洞、破損等病害;對河床斷面進行測量,則是查看河床的沖刷情況,了解河床變遷,為河床變化成因和發展趨勢分析提供數據支撐。以往水下墩臺基礎的安全狀況是橋梁檢測的盲點,而現有了水下探摸這一技術手段,橋梁檢測變得更完善更全面。這些“蛙人”都是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借助各種專業儀器和設備,潛水員可以清楚地將水域下方的情況傳到地面上來,為橋梁水下墩臺基礎的隱患排查提供重要的數據。
據悉,本次橋梁結構定檢預計八月中旬結束全部的外業檢查工作,下一階段將根據采集數據進行數據分析、評估橋梁健康狀況等級,為橋梁精準維護和加固補強提供科學依據,保障城市交通命脈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