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歷時7年,英國有關伊拉克戰爭的《齊爾考特報告》終于在7月6號公開。負責主持這項調查的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主席約翰·齊爾考特爵士在聲明中說,“肯定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存在的說法沒有充分情報依據”,而對戰后的計劃也“完全不完善”。報告的結論認為,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伊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了解,隨著這份260萬字調查報告的出爐,當年堅決要求參戰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可能會受到嚴厲批評,甚至遭遇到下議院彈劾,或將被永久剝奪公職資格。對此,布萊爾如何回應?
如今,距離伊拉克戰爭已經13年,時隔13年后,當地時間2016年7月6號,英國關于伊拉克戰爭的調查報告——齊爾考特報告最終公布于眾。報告洋洋灑灑長達260萬字,歷時7年,主要調查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英國責任。報告多次使用了“入侵”一詞描述美國和英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并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首次參與并以完全規模侵略一個主權國家。同時指出,英國2003年出兵伊拉克的法律基礎太薄弱,前首相布萊爾過度炒作了軍事行動的理由。調查委員會主席、報告主導者約翰·齊爾考特勛爵在議會表示:我們這次調查伊拉克戰爭的內容聚焦于當年我們入侵伊拉克是否正當,英國有沒有為入侵后做好后續準備。我們的結論是英國并沒有充分的準備就主動進入了戰爭。同時的結論還有當時所謂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存在的這種說法站不住腳,而當時的決策者對于戰后的計劃也完全不充分。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被認定為英國參加伊戰的最大責任人布萊爾在報告出爐后隨即做出回應,他表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當時必須被推翻,而當時自己的選擇符合英國的“最大利益”。他說,不論人們同意或不同意我采取軍事行動對抗薩達姆的決定,我是真誠、并以我認定和堅守的對國家的最佳利益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可以說是我擔任首相期間所做的“最痛苦”決定。需要指出的是,我確信推翻薩達姆政權是正確的決定。
當天布萊爾的回應同樣用時超長,他全程表情嚴肅;期間面對記者的各種追問,也一度略顯尷尬。中間他言語中透露愿意對報告中發現的錯誤負全責。同時也承認,齊爾考特的報告的確對伊拉克戰爭的準備和計劃做出了重要的批評。
2003年3月,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戰爭加劇了伊拉克國內教派沖突,極端組織乘機坐大,暴力事件頻發,從2003年至今,伊拉克有16萬至21萬無辜平民在各類恐怖襲擊中喪生,179名駐伊英軍在戰爭中死亡。有人說,參加伊拉克戰爭是英國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外交政策失誤。
戰爭的陰霾直到13年后的今天依然未散。今年年初直到7月,已有7146人喪生于恐怖襲擊。除了人員傷亡之外,多年的戰爭還給伊拉克的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軍費和難民安置成為了財政支出中的主要部分。而隨著戰事的持續,340多萬難民的安置問題,或將成為伊拉克政府接下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那么,伊拉克戰爭“秋后問責”為何姍姍來遲?又為何選在此時進行呢?
以齊爾考特為首的英國官方的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從2009年開始進行調查,聽取超過120名證人口供,包括布萊爾、還有下令發起調查的前首相布朗、多名政府高官及英軍高層等等。原本報告預期一年內完成,但由于涉案人士身份及內容敏感,延了又延,報告一直難產的主要原因據稱是各方對于哪些秘密文件能公之于眾存在分歧,比如其中包括布萊爾和小布什當年的通信往來;而此外外界也認為,拖延報告的時間也是為讓一些重要的人對報告內容進行辯解。消息顯示,對當年執意參戰的首相布萊爾,甚至還將遭遇下議院彈劾,被永久剝奪公職資格。
而針對這一“秋后算賬”微妙時間,歐洲問題專家崔洪建觀察,這個時候公布調查報告,無疑會讓現在已經比較混亂的英國政治更加混亂,相信對工黨更加分裂的狀況會雪上加霜。從調查開始到中間批準,到現在,最后得出這么一些結論,報告從目前來看起不了多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