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在遭遇不幸時,都需要被救助、被同情,而不應該因為身份的變換受到不同的對待。
近日,有消息稱,長沙墜井女孩楊麗君的母親是司法局長、父親是房產局干部。一些人在獲悉這一消息之后,表示不再同情這個女孩,甚至在微博評論:“對于典型的官二代,同情心消失太正常了,當官的有不貪的么?”“貪官全家都該死!這是現世報!活該!”……
這些飽含憤怒和憎恨的措辭,與之前的祝福形成了強烈反差。數日前,楊麗君落入下水道之后下落不明,眾多長沙市民自發來到事發地點,點起蠟燭,為這個不幸的女孩祈福,盼望她早日歸來,網友和媒體也對這一事件表達關注,寄予祝福。彼時,人們的同情真誠而一致??啥潭處滋旌?,當楊麗君的家庭背景開始明晰,其父母官員的身份浮出水面,一些網友的態度就出現了變化。有人因為楊麗君是官二代收回了自己的同情,有人甚至懷疑,之所以有這么多媒體跟蹤報道,或許與其父母的身份背景有一定關系。
實際上,類似的事件不久前也曾在廣州發生。3月17日,一名城管在街頭勸導一名小販時,被小販連砍7刀,在嫌犯行兇過程中,圍觀的群眾無人上前救助。面對這樣的冷漠,廣州城管綜合執法局局長危偉漢感嘆道:“最痛的不是被砍了7刀,而是不被社會理解?!背枪鼙豢呈录恼嫦噙€有待進一步還原,而這起事件與女孩墜井事件的共同之處在于,官員、執法者的身份阻隔了同情和悲憫,讓一些人在生命遭受摧折時選擇了冷漠。
一些官員的所作所為確實為人所不齒,一些城管隊員在執法過程中也確有不當之舉,但一來以偏概全終究不妥,二來無論是官員的子女,還是城管執法隊員,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都是血肉澆注成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擁有同等的價值,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在遭遇不幸時,都需要被救助、被同情,而不應該因為身份的變換受到不同的對待。公眾寄予楊麗君的祝福和同情原本發自于人性,也是因為人性的悲憫,讓人們一直緊張地關注她的命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性之善,至于墜井女孩的父母是不是官員,已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