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孔祥鑫)30日傍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對外發布貫徹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細則,從限購、信貸和稅收三方面收緊政策,抑制投機投資需求。專家表示,此次調控細則堪稱“史上最嚴”,將對穩定市場預期起到積極作用。
確保價格“穩定” 多項政策收緊抑制投機
北京市貫徹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細則,從切實承擔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等7個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政策措施。
對于北京房價控制目標,細則提出,2013年,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與2012年相比保持穩定,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價格,逐步將其納入限價房序列管理。為此,相關部門將通過加大“限房價、競地價”“限地價、競房價”的土地供應力度,對高價盤采取限售、限價等措施,嚴格控制房價上漲。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格和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或暫不辦理現房銷售備案。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北京2013年度房價控制目標,從總體上延續了2011年“穩中有降”的思路,也是將市場短期調控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蘊含著住房管理制度上的突破。此次調控體現了“政府讓利、企業限利、居民不以獲利為目的”的思路,有利于推動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保障事業健康發展。
為了進一步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細則提出,北京市戶籍成年單身人士在本市未擁有住房的,限購1套住房;對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暫停在本市向其出售住房。對于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進一步提高:在稅收方面,能核實房屋原值的,依法嚴格按個人轉讓住房所得的20%計征。
“此次調控就是要進一步實現住房資源的優化配置。”陳志說,調控的目標是促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符合北京人口資源環境的現實要求,也使住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調控從嚴有助穩定預期 發揮功效還需加大執行力
“北京"國五條"執行細則對于限購進一步收緊,提高二套房貸款首付,呈現出調控繼續從嚴的趨勢。”專家表示,此次調控將新房和二手房統一納入調控體系,多項政策收緊堪稱“史上最嚴”。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調控也是為了降低預期。從限購和差別化信貸政策本身來看,受影響的人群有限,但會對市場產生威懾作用,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購房者急于買房更多出于房價上漲的預期,調控從嚴將會為市場降溫,有助于房價理性回歸。
“對于單身人士限購進一步從嚴的政策,除了會擠出一定的住房需求外,還有助于進一步遏制為購房而假離婚的情況大量出現。”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經理程浩業認為,限購政策從嚴將對這部分人群的投機行為起到抑制作用。
對于“個人轉讓住房所得的20%計征”的政策,北京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3月31日以后完成網上簽約的二手房交易,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信息系統能核實房屋原值的,依法嚴格按轉讓住房所得的20%計征個人所得稅,以有效抑制投機投資購房。不能核實房屋原值的,依法按照核定征收方式計征個人所得稅。程浩業表示,這有可能會讓二手房交易在短期內出現“冰凍期”。
細則也明確增加自住型、改善型住房的土地供應。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表示,土地供應事關住房市場的供給。對于土地供應可強制供應量,比如一段時間內的交易量應該得到保證。在年底就公布下一年土地供應計劃,土地供應計劃不能隨便改變,更不能隨行就市。如果當期完不成土地供應任務可適當降低其價格。“政策要想真正發揮調控效果,關鍵在于執行力。”
房產稅是調控長期方向 開發商信用體系應盡快建立
“此次調控的政策在短期內將體現出明顯效果,調控的長效機制還是應該從增加土地供給、對持有環節征收房產稅等方面發力。”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會長李文杰表示,“不動產登記條例”即將出臺為房產稅征收、財產公示奠定了基礎,將促進住房信息管理的完善。
馬光遠表示,限購不會永遠持續,要逐漸過渡到可替代政策。目前看來,征收房產調節稅將會對調控起到積極作用。這首先需要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對房產數據進行全面普查。
財經評論員袁一泓建議,對于房產稅起征點和稅率可以在實施中不斷調整完善,當務之急是應盡快完善基礎性準備工作,制定出房產稅擴容的時間表。房產稅開征后,可考慮將與房地產有關的稅種合并為統一的“房地產稅”,避免重復征稅。
細則強調要加強商品房銷售管理,專家表示,一些開發商“囤地”“囤房”等做法是推高房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其加強管控的長效機制是建立開發商的信用體系。
“市場監管體系要不斷完善,對于開發商的監督審查應更加嚴格。”程浩業表示,應提高開發商的違約成本。如果開發商的信用體系建立起來,違規者將會留下信用“污點”,相關法規應明確對其拿地、貸款進行限制。這將對房地產調控產生根本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