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老外在高架上集體小便的微博引發網友熱議。上海警方今天(3月25日)回應稱,目前市公安局交警總隊高架支隊已經查找到這輛大巴車,并將依法定程序對此事開展調查。(3月25日新民網)
困窘之下,于背街旮旯和小樹林,許多人有過小便行為,文明素養頗高的老外也不例外。然而,6位老外于光天華日之下陡然亮出人性的“陰面”,還是令人吃驚。
車停得肯定不是地方。除了不雅,還有安全之虞。在上海交警查明真相之前,公眾只能猜測:這是老外的專門包車?如果有咱們的同胞,何以沒人出面呵責?為何沒有停在此前的服務區或等待即將入城?是司機打發國際友人滿意的刻意體貼,還是隨機逗留?是司機被三翻五次請求之后的無奈妥協,還是故意出老外的洋相?
從現場效果來看,這一幕的發生,極可能僅僅緣于6位老外的不文明。事發路段位于南北高架共和新路立交附近,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然而,6位老外一邊小便一邊嬉笑的神情很是放肆。
公共精神缺失,不雅甚至無良的行為,在許多國家或組織,都有細化的處罰依據。在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男人隨地大小便罰款500盧布,女士則罰款1000盧布。女士罰款數額倍增,是為了喚起女性責任感,因為女人是“美麗的象征”,更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而隨地大小便會嚴重損害女性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2012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中國吉倫洲際隊的車手羅斯蘭,于公眾場合隨地小便,違反了UCI(國際自行車聯盟)的規定,被罰50瑞士法郎。賽段比賽時間很長,車手需要方便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按照規則,不能在公眾場合。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日前,深圳出臺全國首部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隨地吐痰、便溺的”等十種不文明行為予以規定,依法按最高額度進行處罰,卻遭遇持續不斷的爭議,有人甚至干脆否定。
除了處罰依據缺失,引發詬病的還有警方的處置。2008年5月7日晚,兩名老外在深圳福田區一行人安全島小便,且大聲喧嘩、吹口哨。上前制止的市民張凱,額嘴鼻耳飽嘗老拳,口鼻流血。面對如此惡劣行徑,將涉事雙方帶回派出所調查的民警,從上午一直持續到晚7時之后,卻僅是忙于調解。張凱要求賠償的數額一降再降,且涉事老外以語言不通為由堅持不道歉,民警卻仍是將老外放走。
按照西方思想家諾伯特•埃利亞斯的觀點,諸多“私人化”和“秘密化”行為,應當從公共領域排除出去。日常習慣須得根據人們與他人的聯系進行評價或禁止。在許多國人心目中相當文明的老外,對這一常識當有深刻了解。
現實生活中,由于缺乏嚴格的控制,更多強調自我約束與道德調控,社會不允許的不良習慣或傾向,難以得到嚴格抑制,與尷尬、害怕、擔心或罪惡等感覺相關聯的行為,仍在時時毫不顧忌地尋覓出口和顯現的理由。6位老外于光天華日之下亮出人性的“陰面”,除了緣于個性中潛伏的粗鄙,無疑與此有著內在關聯。(竇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