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三大自主招生考試聯盟“北約”(北大等11所高校)、“華約”(清華等7所高校)、“卓越聯盟”(北理工等9所高校)自主招生初試同時開考,三大聯盟囊括全國27所高校,今年首次出現考試時間“撞車”。這使得考生們更加“專一”,只能選擇一個聯盟參加考試。(3月17日《新京報》)
雖然“北約”、“華約”、“卓越聯盟”一直在盡力否認自己是在借自主招生“搶苗”、“掐尖”,但從近年來的情況看,這三大聯盟實際上已成了“死對頭”,誰也容不下對方。
然而對于相當一部分考生而言,他們是多么希望三大聯盟能將聯考時間錯開,因為如此一來,大家就會多出好幾個沖擊名校的機會。但是一直想在生源上打倒對方的名校,怎肯為了考生的區區利益,就放下戰刀,握手言和?因此,除了那些早就鐵定了要報考某一名校的考生外,其他視成績而定或還猶豫不決的考生,只能在三場考試中做出極其痛苦的抉擇了。
考生為迎接這場自主招生考試無不進行了艱辛的準備,如果多給他們一次考試的機會,那他們就能多一份成功的機遇,多一次人生的選擇,就能避免在一棵樹上吊死,從而讓學習投入發揮最大的效應。
事實上,三大聯盟若這么做,其實不會給自己的招生帶來多大損失,因為對于絕大部分考生而言,“第二報考”只是備選項,一般只有“第一報考”失利了,考生們才會用得上“第二報考”,既然人家沒有首先考上你的學校,而在后面考上了別的學校,那又有何損失呢?自己錄不著的,別人也別想撈著,這無疑折射出一些名校骨子里所暗藏著的“小”來。
大學之爭本應是學風、教風、校風的大比拼,是豐碩教科研成果的大比拼,是社會聲譽和社會責任的大比拼,是培養出多少大師、泰斗的大比拼,更是將多少普通學子培養成杰出人才的大比拼……可我們的某些一流名校,卻跌入了比誰招的尖子生多這樣的低水準之爭,真讓人看得臉紅。(吳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