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好的舉措就應該效仿,不能只限于“自生自滅”,愛聽不聽的健康科普,強制性的措施應該出臺,至少要從政策的層面引導國人的健康消費,這一點,迫在眉睫。
紐約“大瓶含糖軟性飲料禁售令”即將生效的前一天,該州最高法院做出裁決,宣布這一新規無效。為扭轉大量肥胖人群的現狀,紐約原本打算3月12日起禁售480毫升以上的蘇打水和含糖飲料的。之所以要出臺這一禁令,據紐約市政府官員說,是為了降低過去十年不斷上升的肥胖率。統計顯示,紐約成年人肥胖率已從18%升至24%,含糖飲料是最大“元兇”。
根據統計,2/3美國人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且1/3兒童就已出現肥胖趨勢。到2030年,還將增加3200萬肥胖者,肥胖率高達總人口的42%,幾乎一半的美國人都是胖子,由此導致的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更為普遍,美國人的心血管風險以男性超過發達國家均值的34%,女性超過159%而位于第一,對于這一現狀,含糖飲料是罪魁之一。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已經在中國顯現,中國在短期內已經成了“糖尿病大國”,但并不是因為中國糖尿病的治療水平世界領先,而是因為糖尿病的發病率在短期內“走在了世界前列”,無論是肥胖還是糖尿病,都與飲食中的熱量過高有直接關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餐桌已經和國際接軌,高熱量的食物、飲料逐漸成了國人餐桌上的主打,肥胖以及與肥胖有關的各種慢性病的激增就是后果,這一點上,中國已經在步美國的后塵。遺憾的是,除了針對大爺大媽的民間健康教育,相關部門沒有出臺過類似的法規,這種寬松直接影響著健康,特別是孩子,還能找到幾個不喝碳酸飲料的孩子?青少年中,以飲料代水的情況更是普遍,胖起來的他們將給未來的醫療帶來多大的負擔?顯而易見。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類似好的舉措就應該效仿,不能只限于“自生自滅”,愛聽不聽的健康科普,強制性的措施應該出臺,至少要從政府的角度,從政策的層面引導國人的健康消費,這一點,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