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鐵道部債務,3月13日南都社論指出,需要打破壟斷,從而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來幫助解決。
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當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首先需要問一問,鐵道部的資產價值多少錢?
應該注意到,這也許是一個偽問題。資產價值,本來由市場說了算,而鐵道部本身是政企合一的,根本不進入市場交易體系,也就不存在資產價值?,F在的一種說法,鐵道部的資產共4.3萬億元,應該是指在行政體系之內,通過對投資金額的一系列復雜計算后,勉強得出的一個大致內部評估數據。
時下的一些質疑,譬如是否將地方鐵路局的相關資產計算在內,是否將線路以及機車投資計算在內等,依然是執著于行政系統之內的計算。
無論行政系統之內怎樣計算,也只能算內部評估。市場認不認可,那還得兩說。譬如說,“天價座椅”、“天價整體衛生間”等,只要成為事實,在投資金額的計算過程中就會被行政認可,而市場卻未必會認可。真正在進入市場交易時,高鐵上投資高達三四十萬元的整體衛生間未必能賣出一萬元。
拆分鐵道部,其中的企業職責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接,其經營性資產、債務等也必然同時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接。在這部分資產上,就存在將內部評估轉變為市場價值的過程。
現在,最多人擔心的就是在轉變的過程中國有資產被瓜分。為此,必須先做到資產清理的公開準確、“一個都不能少”,以嚴防相當一部分資產在轉變過程中被隱瞞、瓜分。如果對部分資產進行處理,必須建統一平臺,面向全社會競拍,而絕不能實行所謂的管理層買斷。否則,在不確定市場價值之前,那就是侵吞國有資產。
又如果選擇整體上市,管理層以及全體職工只能在上市后通過市場交易購買股票,絕不能在上市前獎勵或內部認購所謂的原始股。否則,亦如上述,在不確定市場價值之前,那就是侵吞國有資產。須知國資屬于全體民眾所有。不要拿所謂職代會做擋箭牌,企業的職代會有工會性質,但從來就不是全體民眾的代理人,沒有隨意處置國有資產的權利。
實現將內部評估轉變為市場價值的過程公正,也無外是兩個結果:一、實現在內部評估基礎上的大幅升值;二、在內部評估基礎上大幅貶值。參照國企的投資效率,后一種可能性更大。如果真出現大幅貶值的結果,對于某些必然虧損的公共服務項目,譬如在偏僻地區的建設,明知效益不佳,卻是公共責任所在,那是必須由財政買單的,而對于因腐敗導致的大幅貶值,譬如“天價座椅”、“天價整體衛生間”等,卻是必須追究腐敗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