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式民主的集中體現。記者這幾天奔走在全國兩會的各個會場,采訪眾多代表委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中國式民主的健康成長。
新代表的“功課”
肖杰是“中國最年輕地級市”三沙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也是本屆全國人大的一名新代表。他說,代表的職責就是要把基層的“聲音”帶上來。
“兩會之前,我組織市委、市政府的一些人員,組成專題研究班子,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參與研究,一共形成了7份建議。內容涉及政權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資源開發、綜合執法、融合式發展等多項內容。”肖杰說。
為了使自己的建議能體現“民聲、民意”,肖杰去了南沙調研,冒著臺風,頂著大浪,在海上漂了10天。登上了南沙永暑島、美濟礁等,慰問了不少漁民,臉曬得烏黑,身上脫了一層皮。
3月7日,肖杰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他的建議,引來其他代表的極大關注。會議結束后,他被不少記者團團圍住。“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調研還比較扎實吧,所以意見和建議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支持!”肖杰告訴記者。
與肖杰一樣,第一次參加人代會的新代表們多通過基層調研,了解實情,傾聽民意,為提高履職能力做了大量的“功課”。
2000多名代表中僅有的兩位“90后”之一鐵飛燕來自云南農村,平時跟留守兒童接觸較多。“留守兒童問題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這次我的建議就是關于加強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鐵飛燕說。
據了解,鐵飛燕在上會之前專門到昆明市的船房村等地進行調研,并準備了一份3000多字的建議。“現在留守兒童多頭管理,沒有專門的機構,工作很多時候不到位……”由于調研充分,她在小組會上的發言引起許多代表的共鳴。
與政府部門互動
3月6日下午,圍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主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一場提案辦理協商會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會議廳舉行。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羅富和有關民主黨派中央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國家發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等提案承辦單位負責人圍坐在一起,對提案進行集中協商辦理。
“我們認為,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關鍵在于如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凡第一個發言。
在這次協商會上,共有十余位委員和民主黨派代表,分別發表意見和建議,內容涉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等等。
發言結束后,有關部門負責人積極作了回應,介紹了將要采取的措施,并希望與提案委員和民主黨派代表有更深入的交流。
代表委員與政府部門的有效互動,是中國式民主的重要體現。在這次兩會上,除了這種專題的協商會之外,政府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在審議討論會上,也與代表委員們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和互動。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吉林代表團表示,有代表提出的關于村醫的建議非常重要,“衛生部會進一步研究,也會向有關部門反映”;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也分別就“我國企業養老金是否存在缺口”“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等回答了代表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