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發言中批評政府收費亂象,并建議暫停一切政府收費項目授權,從而引起現場委員們的強烈共鳴。據悉,周漢民的發言題目為《把收費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在整個發言過程中,他總共贏得了9次掌聲,也因此成為當日最受關注的大會發言。
啟動市場化改革以來,政府的亂收費現象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甚至,隨著近年來社會治理的難度加大,通過設置收費項目來進行社會管理的情形有所增加。對此,有人還美其名曰“以經濟杠桿解決公共管理問題”。這種簡單化的治理方式也許緩和了某些社會問題的發酵進度,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既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又增加企業和私人的負擔。
事實上,依照現代政府的基本要義,政府自身并無開征稅費的權力,而必須經由人大決定。當然,較之開征新稅種需要人大決議通過,開征新的收費項目只需要由人大授權政府即可?,F實的情況當然毋庸多言,政府憑借其強勢可以很容易獲得各種收費項目的授權。由此,也帶來了一年公路的罰款額高達3000億,房地產、制造業面臨幾十乃至數百種收費的現狀。
具體而言,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在財政收入增速整體趨緩的情形下,地方非稅收入13760億元,增長20.3%。盡管財政部的發言人表示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強征管”,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量存在的收費項目造成了企業負擔的過重以及個人財產的損失。這是因為收費部門在征管上擁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征收的強度如何,征收的額度是多少,往往沒有一個具體的規范和標尺,且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亂象叢生在所難免。
而因為缺乏有效的制衡,政府部門征收新費種的手段又多種多樣。例如:為了治理交通擁堵,政府立馬就試圖征收擁堵費;為了治理污水處理,立馬又收起排污費;為了處理垃圾問題,又開始征收垃圾處理費。甚至像文化事業費這種本該只針對娛樂行業的費種,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文化產業。
比在征收環節的亂收費,對于這些征收來的費款的監督更是不給力。對于收費機關而言,重要的是獲得收費的項目授權,至于接下來收費的額度、時限、范圍乃至用途,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究竟該如何摸清這一筆含糊不清的資金的底線,并對其形成有效的監管,這很可能是遏制政府亂收費的一個行動起點。
對此,盡管去年召開的十八大曾清晰地喊出“全口徑預算”的說法,即中央政府在向全國人大提交政府預算報告時,應該將全部資金納入預算體系。實際的情況是,由于單獨設置了“財政專戶”這一國庫之外的小金庫,非稅收收入得以繼續藏身其間。
由此亦不難發現,要遏制政府的亂收費欲望和權力,盡管如周漢民這樣的委員可以條理清晰地指出原因、現狀和出路,但倘若要真的實施起來,卻遭遇相當的困難。這一點,只要看看每年動輒數千億的收費規模便可以窺見一二了。
但改革本身就需要勇氣,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如果政府的亂收費現象不能得到遏制,人大無法真正收緊這一權力,那么改革也就失去其目標和意義。周漢民委員發言贏得了在場委員的熱烈掌聲,這也證明“把收費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觀點是深入人心的。至于究竟如何啟動這一改革,當然不是掌聲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人大不斷強化自身的監督作用,需要盡早制定和出臺《行政收費法》,更需要企業和公民加入監督政府亂收費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