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水污染所引發的那一輪風波,或又要如期淡去了,盡管對事件的調查核實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濰坊市市長劉曙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政府絕對不會與有污染的企業站在一起,在環境問題上,政府絕對是站在公眾一邊的”。
“站在公眾一邊”,話是句好話,也頗為難得,一句話之所以得到眾多媒體報道,一方面歸因于此前濰坊地下水污染風波的新聞余熱,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這句話點出一個關鍵問題。即:在社會公共利益與民眾切身權益遇到侵害(或者存在某種侵害危險)時,在民眾與企業(尤其是攸關一方財政收入的納稅大戶、支柱產業)之間,政府作為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行政權力方,可能會有幾種選擇,又應當有怎樣的選擇?
2012年10月,圍繞“我們說什么,民眾都不信”這一屢屢困擾政府部門和官員的難題,南都曾牽頭舉辦公共論壇,論壇上中山大學教授郭巍青曾說,涉及公共安全健康問題,政府不應總是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拍胸脯、打包票,說“這是絕對安全的”。而應站在公眾立場,把問題原原本本地付諸討論??芍^戳中了當下不少所謂社會治理困境的要害。
環境污染、公共健康等攸關民生的問題經由媒體曝光,政府主管部門擔負一方公共責任,有回應、調查的義務。但慣??吹降那闆r卻是:第一時間辟謠,或速度神奇的“徹查”,然后辟謠,甚至在媒體介入調查時設置障礙,或者為污染企業通風報信。相較而言,“站在公眾一邊”,這本該堅持、本不該有絲毫猶豫的立場與態度,變得鮮見、稀有甚至可貴。
也就在昨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談到濰坊地下水污染風波時,仍表示對此事件“還在核查”,尚未有結論。而且其更詳細談到地下水總體狀況,“不排除現在地下水有污染進一步加重的趨勢”,地下水的污染趨勢是“從城市周邊向農村擴散,從淺層水向深層水擴散”。
一邊是中央部委的尚無定論,一邊卻是地方大員的自信滿滿?!盀H坊的生態環境到底怎么樣”,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去實地考察,但稍加檢索會發現,在山東省環保廳文件里,2011年第二季度接群眾信訪重點查處案件,8起來自濰坊,其中7起涉及污水亂排,不乏“化工廠廢水排入房后井內”的情況。有趣的是,在回應當地緣何徹查神速時,地方聲言“環保監督是一個網絡”,市縣鄉能夠聯動,但在前述省廳重點查處案件中,此市縣鄉環保監督的網絡化、聯動設計卻似乎并未發揮作用,原因何在?
“站在公眾一邊”,就是要及時體察民眾的憂慮與知情權,基于公共利益發言和履職,代表民眾探尋公共安全健康事件的真相,并全程向社會透明化、公開化披露調查進展?!罢驹诠娨贿叀?,就應該包括當公眾疑慮未予徹底釋解、當個案調查最終結論尚未出爐時,不妄下結論也不早作判斷,與公眾一起保持憂慮、謹慎與繼續求取真相的心?!罢驹诠娨贿叀?,是宣言是姿態,更必須是行動,這句話很重,當為所有施政者牢記和謹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