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資超億元的“劉老根大舞臺”長春旗艦店陷入“無證經營”風波。26日上午,長春市南關區文體局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店在25日已經辦理了《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但從去年11月17日開始至今年的2月24日,這百天內“劉老根大舞臺”屬于無證經營。(2月26日中國新聞網)
趙本山最近攤上事兒了。先是有媒體報道“本山傳媒空手操作鐵嶺新城6.8億元地塊”,現在“劉老根大舞臺”又陷入“無證門”。借助趙本山的人氣,“劉老根大舞臺”成為知名的演藝品牌,在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時,更為本山傳媒帶來巨額收益,據統計,本山傳媒旗下的8家大舞臺去年“吸金”達2.5億元,僅長春旗艦店一天的收入就在10萬元左右。
論演出,“劉老根大舞臺”的運作無疑是成功的,也受到觀眾的追捧。作為企業,如果無證經營屬真,則是不合格甚至是不合法的。從長春市南關區文體局的答復中,可以印證:“劉老根大舞臺”從開業至發證之日共計100天整,在這百天之內該店沒有《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但卻日日在演出。
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其負責人不可能不知道營業性演出必須要有演出許可證,而“劉老根大舞臺”卻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天天演出,甚至對文體局下發的《責令整改通知書》中停業整頓的要求視若罔聞,不理不睬。違規演出,漠視整改通知,本山傳媒不把法規放在眼里的同時,也作踐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譽。
“劉老根大舞臺”違規演出100天,除了文體局下發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整改通知書外,沒有見過有關部門有過其他任何懲罰措施,對“劉老根大舞臺”漠視法律規定,“挑戰”部門權威淡定得很,反應慢得很。但媒體甫一曝光,“劉老根大舞臺”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就辦好了,這一快一慢之間,讓人感覺到有關部門似有庇護之嫌,人們不禁懷疑雙方是不是在演對付輿論的“二人轉”。
“劉老根大舞臺”在全國都知名,能落戶當地,對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當地的名氣都有一定的裨益。但如果因為企業名氣大,就對其違規行為睜只眼閉只眼,甚至庇護,不但損害法律的平等和尊嚴,也會打擊政府公信力,最終得不償失。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結果如何,公眾拭目以待。但此事對政府和企業都是個警示,法律是底線,誰都無權逾越。(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