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拆和上訪都和黨員資格掛上了鉤,在這種規定里,黨員合不合格不是問題的關鍵,教育他們“聽話”才是核心。整肅黨風的調子里,基層權力填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詞兒。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廣東多地出臺規定,黨員參與集體或越級上訪,本人或親屬不配合拆遷工作都將在考核中被“一票否決”,予以除名。
廣東推行這樣的試點,名義上似乎是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近日提出的“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的要求,但如“抗拆就予以除名”這類規定,卻讓人感覺,這與其說是在嚴肅黨紀,不如說是在借題發揮,是基層政府權力的野蠻擴張。
廣東省這些試點地區出臺的規定,在理論上就是經不起推敲的。像“黨員家屬必須配合拆遷工作”這樣的規定,隱約透出一股古代“連坐法”的味道。黨員和其家屬雖然存在親屬關系,卻是相互獨立的行為個體,黨員沒有權力要求家屬放棄拆遷時應有的權利。家屬不拆遷,就開除本人黨籍,沒有整肅黨紀該有的凜然正氣,倒充滿了要挾的味道。再者說,就算是黨員本人,也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上訪權和居住權都是法律賦予的,維權就要被開除出黨,是不是太離譜了點。
其實,對這些地方政府來說,“整肅黨紀”不過是幌子,“拆遷工作進行困難”恐怕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本來,無論拆遷還是上訪,國家都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照章辦事即可,何必借助他物?但對一些官員來說,平等協商、依法辦事顯然沒有說一不二來得舒心。于是抗拆和上訪都與黨員資格掛上了鉤,在這種規定里,黨員合不合格不是問題的關鍵,教育他們“聽話”才是核心。整肅黨風的調子里,基層權力填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詞兒。
黨紀的確需要整肅,但總不應有雙重標準。幫助女兒坐吃空餉十余萬的山西省靜樂縣原縣委書記楊存虎,不但沒影響黨籍,反而在被免職兩個月后就出任忻州市環保局副局長,陜西“表哥”楊達才也是糾結了半年才被開除黨籍。面對這些貪腐官員時,一票否決的精神哪兒去了?在“閃電復出”“異地為官”“新聞爛尾”頻發的今天,嚴肅黨紀,顯然應先從這些嚴重損害人民利益的蛀蟲開始做起。否則,如果對貪污腐敗不聞不問,卻收繳了普通黨員捍衛自身權利和申訴的空間,不僅起不到整肅黨紀的作用,反而會因公權力的無限擴張,導致依附于其上的腐敗愈演愈烈。
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是新一屆黨中央的工作重點。而作為執政黨,對黨紀的主要威脅來源于對公權力的隨意使用。因此,嚴肅黨紀應與限制公權力相結合。而反觀廣東省一些試點的做法,無論是對基層黨員要求的嚴苛,還是模糊語義中留下的“人治”空間,都是在給公權力的濫用大開綠燈。這種與中央精神背道而馳的做法,值得人們警惕。(王昱)